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印度视角(节选)

印度参与“一带一路”倡议,将有助印度边疆和偏远地区发展基础设施。图为劳工在加尔各答火车站装卸货物。(路透社)
印度参与“一带一路”倡议,将有助印度边疆和偏远地区发展基础设施。图为劳工在加尔各答火车站装卸货物。(路透社)

字体大小:

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可在经济与战略上对亚洲与欧洲部分地区产生重大影响。

由于印度地处印度洋战略位置,经济蓬勃发展,它的积极参与是“一带一路”倡议成功的必要条件。

在认识到一个繁荣与自信的中国会在国际舞台上表现地更活跃的同时,印度也期待中国会更谨慎处理其邻国的顾虑。中国必须展现出遵守国际规则办事的准备,例如就中印边界争端与印度达成协议。

对印度而言,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有多方面潜在好处,特别是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但实践过程中可能会出现问题。印度也担心,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会使其在区域内变得孤立。

通过使用在印度洋上的海洋资源,“一带一路”将帮助中国摆脱“马六甲困境”,给予它重要的战略优势。

虽然印度尚未正式对 “一带一路”建设表明立场,但只要这项计划涉及所有利益相关者的参与与投入,印度是不反对这项倡议的。

印度与“一带一路”的联系

“一带一路”倡议也应被纳入21世纪早期亚洲不断演变的地缘政治背景下考量。早先由日本领导,如今接力棒交到中国和其他亚洲国家手里,今日亚洲的崛起,创造了全球地缘政治前所未有的新形势。印度也一样在崛起当中,并且是2015年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发展最快的国家。地处跨越南亚与印度洋的战略位置,德里在“一带一路”全面实现过程中,扮演至关重要的角色。过去,丝绸之路的西南路线将印度和四川成都和云南昆明连接起来;同时将加尔各答和奥里萨邦沿海的卡林加,与外界衔接起来。

由于印度1954年同中国签订《中印关于中国西藏地方和印度之间的通商和交通协定》,因此也与丝绸之路经济带连接起来。一旦中印和平解决关于查谟与克什米尔的领土争端以及印中边界问题,便可重启从山脉西边的拉达克联通到东边新疆及更远地区的历史悠久的贸易通道。

通过文化上的联系、不断扩大的商业整合以及共同的宗教遗产,印度的参与可能是“一带一路”成功的一个重要环节。近数十年,与亚洲其他地区互联互通一直是印度外交政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印度也为此作出数项相关提议。将其中一些提议与“一带一路”倡议结合起来,也是可能的事。事实上,亚洲地区任何重大的互联互通倡议,既不会绕过印度,也不会将其排除在外。印度也不会坐视不理,任由其他国家在落实“一带一路”时独领风骚。

印度的观点

鉴于自身的历史条件,印度会理解“一带一路”出台的背景。它也会接受,发展西部地区、保障海上安全航行,以及改善与周边和更远国家的关系,对于中国来说,是战略上和经济上的迫切任务。印度也会理解,“一带一路”强化了中国在欧亚地区的存在感,并把自己推到亚洲心脏地带的指挥位置。

大家应接受中国作为一个崛起中的国家,准备好承担更多国际责任的这么一个图像。中国可能需要采取一些积极主动的措施来保护并加强安全利益,这也是中国力量与影响力与日俱增的自然发展。但问题仍旧是,这其中有多少将被外界欢迎,又在多大程度上会引起忧虑。如果中国展现出遵守国际规则的意愿,同时考虑到邻国的担忧,并且调整处事方法,这会极大地解决问题。毫无疑问的是,若印度和中国的边界纠纷能友好解决的话,这将证明北京希望达致相互妥协的愿望。

印度目前尚未对“一带一路”表明立场。官方至今没有透露任何细节,迄今为止印中双方也没有举行任何实质性的代表团级别的对话会。但印度的态度,原则上是正面的,印度作为孟中印缅区域合作论坛成员与亚投行创始成员国之一便是例证。然而,毫无疑问的是,“一带一路”是一个有国际影响的大项目,因此需要所有利益相关方更多地参与对话。除了基础设施建设的协调规划之外,在互联互通、商业安排、贸易要求和资金分配方面,仍然有很多问题需要讨论。这些事情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能被置之不理。

印度副总统安萨里曾在2014年对中国正式访问期间,就“一带一路”表示:“过去两天的对话中有提过这个课题,我们已经要求中国提供更多详情,以便更全面地了解这项计划。”

相比之下,印度外交部长贾尚卡对“一带一路”有更谨慎清楚的态度。他于2015年7月1日在新加坡发表富丽敦演讲(Fullerton Lecture),回应一个问题时说:“如果有一项国家计划,且这个国家已经开始执行这项计划,其他国家不一定要买它的账。我们的立场是,如果这项计划需要更多国家的加入,那么它就需要进行广泛地讨论。而这还没有发生。”

与此同时,印度也担忧一旦“一带一路”得到沿线国家压倒性的支持,那么印度将陷入孤立的处境。此外,这也可能形成对印度的围堵,鼓吹印度积极寻求更多外部合作伙伴关系,进而分裂亚洲。

不过,印度参与“一带一路”倡议有很多好处。它将有助印度边疆和偏远地区发展基础设施,这是现阶段印度无法全力展开的;来自相关金融机构的资金可能更易到位;它们也更容易得到中国及其基建企业的支持。最后,提升与邻国的互联互通水平,是印度领导人多年来的愿望,这也可能更容易实现。

担忧与批评

这项计划的实施,需要多年才能完成,这对所有参与国来说也是一项挑战。项目也存在失败的风险。如此大规模和重量级的项目在实施过程中,会产生许多问题,且会挑战整个地区对于完成此项雄心勃勃的计划的集体决心。这项计划也可能出现某部分成功,但其他部分失败或在实施中遭遇严重问题的情况。

一些对于“一带一路”的担忧与批评,主要来自本区域外的国家。例如,非西方国家曾经表示,“这是倾向于中国的……一次企图完全重塑全球性大国地缘政治基础的失败尝试。”如果中国成功将其新兴产业同欧亚大陆中心地带的大量自然资源连接起来,那么很有可能……“这个世界的帝国将会出现。”

中国并没有从这个项目中索取任何战略上的好处,或者将它视为扩大中国在欧亚和印度洋地区的利益和影响力的手段。中国只是一直坚持说,“一带一路”会给所有参与国带来共同的经济利益。然而,它也可能会造成很多项目在经济上行不通,并给出资机构和企业造成损失。倘若这种情况经常发生,那么可能就要质疑“一带一路”本身的可行性了。

确实,海上丝绸之路通过与中国连接港口和海上设施,将使中国摆脱所谓的“马六甲困境”,让中国可以使用印度洋区域的海上设施。就海港设施、海运、海上交通安全和使用海上资源及相关事宜而言,它将保证中国可使用并控制海军支援设施,而这是现今中国所缺乏的。对于中国来说,这会是一项重要的战略优势。

一些西方观点也认为,“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为抗衡美国在亚太地区提出的两项计划所作出的尝试。其中一项是美国最初在2011年制定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它是亚太地区11个国家间的地区性自由贸易协定。该协定于2015年签订,签订国不包括中国、俄罗斯、一些东南亚国家,以及印度。另一项计划则是奥巴马政府的“重返亚洲”政策,主要为了抗衡中国不断增长的军事能力。

因此,“一带一路”的概念,正符合美国军事历史学家与地缘经济学专家卢特沃克(Edward Luttwak)在其发表于1990年《金融时报》的文章标题:商业语法中的战争逻辑。

结论

印度与中国的关系正在两国充满活力的领导人领导下发生根本性变化。一年之内,他们已在正式双边互访中会晤两次,并且在其他国际会议场合中碰面。两国之间有着更深的了解与合作。尽管安全领域尚未有重大突破,但两国正在探讨新的贸易与投资机会。无论如何,两国关系的最大潜力仍有待开发。

英文原题:China’s One Belt One Road Initiative – An Indian Perspective

原载于新加坡尤索夫伊萨东南亚研究院的“Perspectives”刊物

卢凌之译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