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旭晖、邝健铭:中国与东南亚的港口外交

订户
赠阅文章
订户专享 赠阅文章

早报新添“赠阅文章”功能!凡早报VIP会员,每月可赠阅 5 篇订户专享文章。

了解更多
2015年中国向巴基斯坦租用瓜达尔港43年,令瓜达尔港犹如似曾相识的“租约港”,其战略意义,是增加中国在印度洋的影响力,方便运送中东能源到中国西部。图为瓜达尔港码头全景。(新华社)
2015年中国向巴基斯坦租用瓜达尔港43年,令瓜达尔港犹如似曾相识的“租约港”,其战略意义,是增加中国在印度洋的影响力,方便运送中东能源到中国西部。图为瓜达尔港码头全景。(新华社)

字体大小:

发展港口,是中国当下发展的必要策略,原因是中国与世界经济体系日深,无论有没有“一带一路”,都要如此。正如历史学家王賡武教授在近年出版的访谈录中说,全球化的一个重要特征,表现在海洋的重要性;用他的话说,就是Global is Maritime。


海洋之于中国的重要性,源于中国与世界的经贸关系。根据《经济学人》2013年的分析,中国已是世界第一大出口国、第二大入口国;而根据《福布斯》2015年的报道,中国已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最大原油入口国。这篇报道提到,南中国海问题与中国原油运输需经马六甲海峡有关。


十多年前,笔者已经谈过,马六甲海峡是能源航线必经之地,且是美军势力圈、海上恐怖主义黑点,因此在胡锦涛时代,便已有突显分散航运风险必要的“马六甲困局”专门名词。日本亦同样因为依赖进口石油,同时超过八成进口原油需要经过马六甲海峡,故此二战期间与泰国结盟时,便已对兴建克拉运河很感兴趣。中国三峡工程开始后,更甚至有日本人提议,中日合作、共同开发克拉运河,背后不无淡化新加坡、亚细安乃至美国角色、共享能源的潜藏议程。

订阅登录,以继续阅读全文!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