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英文政府“南向政策”难向?

台湾此前的南向政策只锁定位于东南亚的亚细安十国,新南向政策则延伸到南亚的六个国家。
台湾此前的南向政策只锁定位于东南亚的亚细安十国,新南向政策则延伸到南亚的六个国家。

字体大小:

“南向政策”,一个久违了的政策名词,因台湾民进党重新执政而再次走进舆论视线。

台湾总统蔡英文在就职演说中正式提出,要推动“新南向政策”,提升对外经济的格局及多元性,“告别以往过于依赖单一市场的现象”。

所谓“新南向”其实不新。早在李登辉和陈水扁执政时期,台湾已推动过三波“南向政策”。1994年第一波、1997年第二波、2002年第三波。

李登辉发动的首两波南向政策,主要目的是分散风险及拓展国际空间,摆脱“西进”对中国大陆的经济依赖,同时利用台湾的经济实力去扩张政治影响力。因此,南向政策既有经济考量,也有政治考量。

不过,随着中国大陆改革开放的群聚效应增大,台湾的南向政策也逐渐难有作为。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吹刮之后,更令不少台商撤资。2010年,随着大陆工资及经营成本上涨,部分台商又逐渐撤离大陆转向东南亚。尽管如此,台湾去年出口仍有近39.4%集中在大陆,亚细安是台湾的第二大市场,占出口的18.1%。在投资方面,台湾对外投资超过半数仍集中在大陆。

台湾经济与大陆高度结合的趋势,在台湾内部引发不少疑虑,担心产业空洞化与台湾内部投资不振,导致低薪与失业。此外,两岸联结过深也使部分绿营人士担心,大陆“以商围政”的策略将得逞。

虽然民进党政府至今仍未提出具体的“南向”政策主张,但从区域战略局势演变和台湾媒体的报道可大致判断,“新南向政策”有两“新”:一是区域战略环境出现新变化;二是蔡政府赋予南向政策新定义。

区域战略环境和台湾内部变化有四个方面:一、美国“重返亚太”的战略布局,亚细安成为美国“再平衡”的重心。二、中国劳动力成本提升及经济显著放缓、“世界工厂”的重心从大陆向东南亚及印度移转。三、亚细安和印度经济快速发展,人均消费力增强,可作为台湾内需市场延伸。四、在台湾的20万亚细安国家的新娘,她们的第二代已成长,可作为台湾与亚细安交往的“资产”。

台湾总统府“新南向办公室”主任黄志芳在接受《联合报》访问时初步定调,新南向政策有“三新”,新的范围、新的方向、新的支撑。

他说,过去只有单向赴东南亚投资、观光,如今也邀其来投台投资、来台观光;最后则要把握台湾仅剩五年的领先优势,替台湾经济寻求外部支撑。他还强调,此前的南向政策只锁定亚细安十国,新南向政策则延伸到南亚六国:印度、孟加拉、斯里兰卡、巴基斯坦、不丹、尼泊尔。

为推动新南向政策,蔡英文政府还计划研拟开放对东南亚国家的签证政策,同时成立“东协及南亚研究智库”;拟仿照澳洲“新可伦坡奖学金计划”,培育了解亚细安、南亚市场的台湾人才,以及建议将经贸成果纳入驻外经贸团队的评估指标。

显然,蔡政府的新南向政策比李扁时更进一步,它提出“以人为核心”的角度出发,追求双向投资、观光和人才培训的交流。黄志芳日前接受广播媒体专访时,还刻意淡化“新南向”的政治敏感性。他强调,新南向政策并没有要替代大陆市场,而是以人为核心、共同合作,做大亚细安市场的产业政策。

不论蔡政府“新南向”的最终着眼点是经贸、人文或战略政治考量,不利于该项政策推动的始终是“大陆因素”的牵绊。

“新南向”违反市场规律?

大陆财力雄厚,在部分亚细安国家发挥的经济与政治影响力之巨大,绝非台湾所能及。两岸关系若处理不好,台湾与亚细安也难展开深入的经贸合作,更不用说试图借此拓展台湾的国际空间。特别是在大陆推出“一带一路”战略,有系统地投入巨资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台湾的财力和影响力均相形见绌,不论是在经济或政治层面都难与大陆抗衡。

更何况,市场经济规律和文化因素的吸引力并非政策主张所能改变。据台湾工商团体秘书长联谊会长陈瑞隆转述,大陆国台办主任张志军就认为,“新南向政策”不太可能成功,主要是违反经济学的规律。

接受《联合早报》记者访问的大陆全国台企联常务副会长、东莞台协荣誉会长谢庆源也指出,很多亚细安国家与中国大陆的关系比台湾还更密切,“大陆崛起之后,企业要靠那边走,大家都很清楚”。Unknown Object

他评估,该去东南亚的大陆台商差不多已经走了,他们去了也困难,语言文化都不通,虽然继续留在大陆的台商也辛苦,但起码“语言通、文化通,什么都通”。谢庆源认为,整体而言,大陆政治比较稳定,虽然工资涨、成本高给台商带来很大的挑战,但台企可以通过提升附加值来克服困难。

谢庆源也说,大陆现在力推“一带一路”大战略,台商在广东、重庆、南宁都可以找到与“一带一路”相关的商机,反观从李登辉到陈水扁,台湾的“南向政策都没有新意”。

前马英九政府国发会主委林祖嘉则向本报分析指出,台湾如果能够加入“一带一路”,“新南向”配合“一带一路”将能取得相乘效果,但如果没有加入“一带一路”而单做新南向,“会比较吃力”。

林祖嘉进一步指出,“新南向”是要把过去台商在制造业的投资,一部分转向服务业或系统基础建设投资。以基础建设为例,台湾的高速公路 ETC收费系统做得不错,越南有好几条高速公路都希望台湾参与建设,但因为都是基础建设,难免会跟大陆的“一带一路”产生竞争。

此外,台湾政府面对的其他现实问题还包括:一、亚细安国家多持“一个中国”立场,台湾政府要强化官方交流,并给台商提供协助不一定完全顺畅。二、台湾要加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或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等区域组织,需要中国大陆配合释放善意。三、台湾虽已与六个亚细安国家签署投资保障协定,但所有协定均在1990年代签署,年代久远,对台湾企业在当地投资之保障恐有不足之处。在十个亚细安国家当中,台湾仅与新加坡签署经济伙伴协议(ASTEP)。

林祖嘉点出,推动新南向政策的一大关键是:“能不能和大陆合作?”

他指出,如果蔡英文政府无法处理好两岸关系,台湾跟其他国家签署自贸协定就“比较困难”。蔡英文至今未明确承认“九二共识”或其一中意涵。依目前的情况判断,新南向要跟一带一路合作似乎是不太容易,如果两岸产生竞争,“新南向”的成效就会打折.(上)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

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