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货币政策转向了吗?

字体大小:

经点

 

美国联储局前主席格林斯潘和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都是守口如瓶的人,正因为如此,有时候市场发生的动荡,或许就与他们的缄默或表达含糊有关。

本周一(18日),中国官方媒体新华社发表英文评论说,鉴于经济和金融市场的新情况,中国会继续使用各种政策工具稳增长,未来数月货币政策会保持一定程度宽松,但相比去年更强调稳健,在降息和降准上将更谨慎。

与此同时,路透社和彭博社等也报道说,有中国政策顾问和投行经济学家认为,中国政府加大刺激的意愿可能不如从前。

这些说法的背景是,今年一季度,中国经济明显出现企稳迹象,根据中国央行一季度的一些统计报告,该季度企业贷款平稳增长,其中的亮点包括房地产贷款3月末同比增长22.2%,住房消费性贷款同比增长17.6%。3月末,上海股市较2月末上涨315.94点或11.75%,深圳股指上涨14.93%。此外,房地产市场,特别是一线城市的房地产变得更为活跃。

3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2.3%,通货紧缩有了好转。在这情况下,各界对中国央行态度的上述猜测合情合理。

货币政策的提法也稍有不同,在去年中国央行多次降息降准的情况下,央行强调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保持松紧适度,适时预调微调。

今年3月,中国总理李克强在《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

在4月14日至15日的二十国集团(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上,周小川沿用李克强的说法,表示中国将灵活适度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

上述新说法给各界带来很大的想象空间。新华社上述解读就是其中一种。

中国货币政策仍然偏松

4月20日,中国股市突然中断了两个多月的高歌猛进,出现了暴跌行情,上证综合指数当天午后一度下跌4.5%,收盘时仍然下跌2.3%。有分析指,除此前股市上涨后需要调整之外,另一个原因就是降息降准的概率降低。

那么,究竟应该如何解读央行货币政策的变化呢?

首先,我们从周小川的一些说法中,还是可以揣测到央行货币政策的不同含义。周小川曾表示:“货币政策总共分五个段:一个叫宽松的货币政策,一个叫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中间是稳健的货币政策,再就是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还有从紧的货币政策”。这就是说,今日的中国货币政策仍然是偏松的。

其次,很重要的一点是,所谓稳健的货币政策,是具有中国特色的货币政策,这种说法已经延续了很长一段时间,其含义就是要根据经济变化的征兆来调整政策取向,当经济出现衰退迹象时,货币政策偏松;当经济过热时,货币政策偏紧;同时保持物价的稳定。

企业家信心指数

第一季下降

根据央行公布的数据,目前经济开始企稳,但远远没有出现过热。相反的,今年第一季度,企业家信心指数还较上季下降了2.3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则下降15.5个百分点。城镇储户未来收入信心指数较上季下降0.7个百分点。因此,中长期经济前景仍然不明朗。近期中国的货币政策仍将是偏松,中长期则要视未来经济状况而定。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总裁拉加德在18日播出的英国广播公司(BBC)访谈节目中谈到中国时曾经说:“我们的工作不是关注最新股市动态和最新数字,而是看经济的基本面和发展趋势。”这或许与中国央行决策者的想法一致,投资者们也因此无须过多地关注央行是否降息和降准。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