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展霆 报道limzt@sph.com.sg家中有年幼小孩的家长可能常碰到这个问题:孩子在冷气房里睡觉,半夜翻身时把被单踢掉,结果着凉了。做父母的为避免宝贝孩子生病,只好半夜起床,为他们盖上被单。在中国家电巨头美的副总裁兼中央研究院院长胡自强(59岁)眼中,这个举动反映了为人父母心,也代表着消费者生活中的“痛点”。智能家电商的任务,便是消除这个“痛点”,让人们的生活更便利。胡自强日前在来新参加“新加坡峰会”期间接受《联合早报》专访,记者请他举例介绍美的的研发精神,他立刻提到这款为儿童“自动防凉”智能空调。这款近年研发成功的空调,附带传感器,能时刻感测儿童睡觉时的体温变化,如果检测到孩子“踢被子”,空调会自动调整温度,如此一来,父母就不必半夜起床为孩子盖被了。胡自强相信,这款智能空调抓住了家长担忧和疼爱孩子的“痛点”。他说:“我们要回归到用户的情绪,去思考他们觉得什么是舒适、便利的。”类似的智能家电,美的近年研发了许多。不久前美的与阿里巴巴集团合作,推出一款用手机遥控的智能冰箱,里头装有摄像头,让用户远程查看冰箱里的食材。冰箱甚至能进行智能识别,分析食品种类并推荐菜单。智能家电不只是行销噱头这些让人应接不暇的高科技家电,究竟是改善现代人生活的工具,或只是品牌的行销噱头?胡自强对此有一番坚持。他说:“所谓智能化,是对消费者进行很深的研究,了解他们的‘痛点’在哪里,产品存在哪些用起来不舒服的地方?不是为了宣传,而是解决用户真正的问题。”为研发体恤消费者“痛点”的智能家电,美的近年来投入大量资源,2014年在广东顺德筹建美的全球创新中心,2015年底正式启用,目前在美国、日本、意大利等国也设有研发中心。胡自强透露,美的也正和新加坡科技研究局(A*STAR)洽谈合作机会,考虑在本地设研发中心。钱多有钱多的压力他在2012年加入美的,此前曾任职于通用电气(GE)和三星等外国企业。从外企过渡到美的,胡自强说,有两件事让他感触深刻:“第一是压力很大,第二是资源很多。”他笑说:“没有什么钱的问题解决不了。钱很多很多,每年都用不完,但技术的需求也很大很大……钱多有钱多的压力,没钱的话,没做能说是因为没钱;但给你钱你做不出来,那就是你的事了。”美的创立于1968年,80年代初进入家电业,90年代建立现代企业制度,2011年正式转型,从注重数量增长转而注重质量增长。胡自强刚加入美的时,正逢公司转型初期,公司意识到制造业“大规模、低成本”模式已行不通,开始收减产能,淘汰剃须刀、电子鞋柜等中低端产品,致力投入研发。当时,“供给侧改革”口号还未流行,但美的已开始推动劳动力和创新领域转型。如今回看,胡自强说:“我们不是响应国家(供给侧改革)号召,我们已经做了五年了!如果现在才开始,很难做出成果。”转型必然带来“阵痛”,胡自强透露,美的五年前共有20万名员工,如今因为制造体系自动化,只有不到10万人。但相比2011年和2015年,公司的利润却增加超过一倍,从60多亿元(人民币,约12.2亿新元,下同)增至超过130亿元。迈向家具“互联互通”如今美的业务状态佳,但公司上下不敢“坐享其成”,而是继续投入研发。胡自强说:“每年利润100多个亿,越来越多,肯定要投出去。”他指出,中国经济目前面临下行压力,但美的对技术研发的投入反而加快,整体销售额虽然受影响,但产品利润率不断提高。这是因为美的效率提升,卖的产品也更高端,高端产品利润率比低端产品高。 “互联互通”是当下热门字眼,家电业也不例外。胡自强认为,如今中国家电业其中一个问题是许多公司自家产品互联互通,不同企业却自成体系。为解决这个问题,美的推出智慧家居平台“M Smart”,与其他企业分享科技软件和硬件。美的通过这个平台,为其他合作厂商提供“通行语言”,实现智能产品的合作交流。这一切对用户有什么意义?胡自强解释说:“如果互联互通,以后你可以买不同品牌的产品,相互管控就不会有问题。你不需要装很多应用程序,所有家里的产品你都能控制。”在这样一个“智能屋”里,用户甚至感觉不出自己在用不同品牌产品。胡自强说:“互联互通的交流问题,应该是用户感觉不到的,用户没必要知道这些。”胡自强对美的的前景非常乐观,但他明白智能产品从构想、开发到推出市场,需要长时间累积和推广,不能立刻收成。他说:“智能产品目前还处于初级阶段,需要多五到十年的发展过程。现在,家电的个性化和体验性,说实在还没成熟。技术发展本身需要一个过程。”
请LIKE我们的官方面簿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