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讯)中国跨境电子商务总额预计在今后几年继续保持强劲增势,有望在2021年达到近1.3万亿元(人民币,下同,2640亿新元)的规模。但有调查显示,海淘(海外网购)市场在中国在线零售中的占比可能很快触及峰值。市场研究咨询公司英敏特(Mintel)昨天发布的调查报告显示,中国跨境电子商务总额在2011年530亿元的基础上增长了10个百分点,2016年底估计价值6260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64%。2021年年均复合增长率预计将减缓至15%,达到近1.3万亿元的总市值。报告显示,2011至2016年,企业对企业(B2B)跨境电子商务总额增长了10个百分点,企业对消费者(B2C)跨境电子商务总额则扩张了20倍。不过,“海淘”(即B2C跨境电子商务)市场如今开始放缓。虽然其销售额有望在2016至2021年间增长153%,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20%,但其在线零售总额中的比重预计将在2020年前达到峰值,占比10%。但报告认为,这并不会妨碍外国品牌通过海淘途径吸引中国消费者的潜力,海淘对期望打开进入市场的新品牌而言意义更大。对于想加码中国市场销售的零售商和品牌,将重心转移至国内线上线下布局及配送服务比从国外直销更合乎情理。调查就发现,73%的中国消费者在国内的购物网站购买外国进口产品,只有27%在国外的购物网站上购买进口产品,不及从中国实体店内购买比例(56%)的一半。中国消费者青睐特定国家特定产品的趋势非常明显,他们也更倾向从邻近的国家和地区购买进口产品。港台日韩是主要货源调查显示,台湾、香港、日本和韩国是主要的海淘产品来源地,而法国因为盛产葡萄酒的声名成为强有力的酒类产品源市场。除了食品,韩国的服装鞋类、美容及个人护理产品也深受海淘者喜爱。德国、美国和日本是主要的电子和科技产品出口国。分析指出,海淘市场受到几个关键因素的影响。随着更多中国人出境旅游接触到不同国家的新产品,他们对进口食品和饮料(尤其是酒类)的兴趣与日俱增,这成为推动增长的因素。此外,移动在线购物渗透率上升,也让外国品牌可以借用社交媒体等新渠道触及中国消费者,这也是他们接触到更多新产品和新品牌的原因。然而,对在华销售的外国进口产品的新监管条例,可能会抑制某些高端产品的市场机会,中国本土化的分销模式对多数品类举足轻重。报告还指出,影响海淘的因素中,质量成为影响中国消费者选择海淘渠道的重要因素。可以使用中国信用卡和第三方支付系统也是重要因素,这同时也是很多外国品牌和零售商有很大空间完善其服务的地方。
请LIKE我们的官方面簿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