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经济体的通缩觉醒

字体大小:

投资理财

施安祖

Andrew Swan

在2015年12月,美国联储局首度恢复加息,为长达七年的零息时代画上句号。

但加息随即引发套息交易平仓,在美国利率处于超低水平期间,投资者为了寻求较佳的收益,将美元资产广泛分散投资于世界各地;如今美国利率回升,套息交易的潜力减低,投资者开始将资金调回本国。当中国与美国五年期国债票息率的差距近年逐渐收窄时,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走软。

另外,全球经济增长仍然缓慢、财政条件依旧紧缩(主因是美元升值,其次是公司信贷息差扩大),美国在此环境下加息,亦令本身已经债台高筑的国家资产价格承受更大压力,因而形成通缩的格局。

整顿剩余产能是变革关键

亚洲市场的货币政策本身已经过于紧缩,而在联储局开始加息后,亚洲各央行若要开展实质的宽松货币政策周期、又希望避免触发当地货币进一步走软,在实行方面变得更困难。

更甚的是,亚洲多国碍于政治考量,一直以来倾向于极谨慎地控制通胀。

然而,这个局面也出现变化。亚洲多国正过渡到更为成熟的经济体,但转型过程所带来的改革和整顿(包括减少对投资的依赖,转为更着重由消费推动增长)料将拖慢经济增长,以致由中国带领的亚洲区经济增长表现一直不如理想。

近期市场的调整有可能加快亚洲区对通缩的觉醒。在增长不高、需求低但供应仍然充裕的环境下,减少供应是无可避免的,这正是中国以至广泛亚洲区有必要担当的关键角色。

透过削减遍布在多个行业的过剩供应,和进行结构性改革以清理剩余产能,即使经济增长仍低,亚洲经济的供求将恢复一定平衡,继而推动物价上升。

当然,改革过程并非毫无风险的,失业率可能攀升,坏帐亦可能加快出现。但倘若改革成功,亚洲经济将出现真正变革。

觉醒是残酷的,但亚洲经济体如何应对和落实结构性改革,将是决定未来经济增长是否强健和市场能否转佳的关键。

(作者是贝莱德亚洲股票团队主管)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