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反全球化现象开始浮现,副总理兼经济及社会政策统筹部长尚达曼认为,新加坡在保持开放立场的同时,应更努力帮助被全球化趋势边缘化的群体。
他昨日在新加坡—法国经济论坛上演讲时说:“唯一的正面战略是保持开放,想办法增加国际层面的合作关系,但也要加倍努力,帮助蒙受损失的人。
“这需要积极的公共政策、新的公私合作关系,以及一个新的政治文化,说明大家同舟共济,说明包容性不只是在经济层面,也在社会层面。”
新加坡—法国经济论坛由法国高等经济商学院(ESSEC)、法国经济智囊团Le Cercle des économistes、新加坡经济学会和巴黎欧洲金融市场协会(Paris Europlace)主办,旨在探讨亚洲与欧洲之间的合作关系,如创新、货币政策、经济增长与区域结合。
随着英国公投脱离欧洲联盟、提倡保护主义的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尚达曼说,多数发达国家的人民正逐渐失去信心,开始质疑开放型经济和社会对他们的实际好处。
不过,尚达曼认为,亚太地区并没有陷入西方国家的悲观情绪。
他说:“不管有没有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我们仍有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后者还是会继续下去。
“我们这里的每一个国家都在朝开放的方向前进。我们亚洲大陆仍然在自由化,在找机会建立区域乃至国际上的合作关系。”
值得关注的是,在开放型经济体,走在最前端的企业和其他的企业的距离越来越大,以致创造的工作乃至收入大有差距,进而构成更大的不平等。
尚达曼说,按生产力的增长来看,新加坡具有竞争力的对外领域做得非常好,它们占了经济约六成左右;但有显著一部分,多数是对内的物品与服务,在生产力方面的进展比较弱。
尚达曼提到,现在科技日新月异,加上工作性质的转变,企业所需的技能不断改变,改变的速度已超越人们学会某项技能的速度,因此终身学习已成为必然。
“我们不能只在一个人的人生首18年或22年向他灌输教育。我们得不断投资一个人的事业,让他终身学习。”
他指出,这需要新的基础设施、新类型的预算,而且因为这些技能与行业相关,也需要有新类型培训员,以另一种方式来传授技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