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势论市郭书真queks@sph.com.sg跟放贷公司借钱无需入息证明,利率虽高但胜在手续简单,很快便有钱到手,如果有把握在短时间内还钱,是急需现金周转者应急的方便之门。然而,借钱的出发点很重要。若为贪图享受是绝对不应该,理财专家也不鼓励人们利用贷款做投资。近几个月频频收到放贷公司的广告短信,烦不胜烦,虽然已经向“谢绝来电”(DNC)注册处登记,但一天内还是会收到数则,谢绝来电注册处似乎对他们无可奈何,只能建议投诉人向警方举报。放贷是高风险行业,尤其是无抵押贷款,分分钟血本无归,所以不论是合法或非法放贷,利率都很高。如果认为银行每年对无抵押贷款征收24%的利率和很高,那么放贷公司每个月的4%利率(即一年48%),显然是非常高。如果不是走投无路,相信任何人都不会轻易向放贷公司敲门。但如果真是走投无路还去敲放贷公司的门,这岂不是跟跳下悬崖无异?国人的债务问题向来受到关注,为了遏制人们过度借贷,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在2013年6月推出总偿债比率(TDSR),规定借贷人的总偿债额,包括房屋贷款、汽车贷款,以及信用卡债等,不得超过收入的六成。两年后,也就是2015年6月,金管局进一步针对无抵押贷款推出限制,规定国人未偿还的无抵押贷款总额不得超过24个月的薪水,若连续三个月超过顶限,负债者将不能刷信用卡,也不能申请新信用卡和其他无抵押贷款。根据金管局日前提供的数据,对无抵押贷款的管制似乎取得了一定成效。截至今年3月,欠款额超过24个月薪水的人从两年前的3万2000人减至1万4000人,总欠款额则从40亿元减少至22亿元。然而,如果把多一组数据摆在一起看,情况或许并没有想象中乐观。从本月开始,这个无抵押贷款限制进一步收紧,顶限降至18个月薪水,到了2019年6月,这个顶限会再降至12个月薪水。金管局的数据进一步披露,欠款额超过18个月但不超过24个月薪水的人有1万8000人,欠款额为18亿元,将前后提到的两组数据加起来,意味着有3万2000人的欠款“超标”,总额达到40亿元,一个人平均欠下12万5000元!再说,我们无法肯定欠款额超过24个月薪水的人数和总额减少,是金管局的条例让国人更谨慎理财,又或只是金管局的条例把一些人推向放贷公司?已负债累累的人若真是手头拮据,又被银行拒于门外,唯有寻找其他途径。放贷公司贷款额减少根据放贷人注册局的数据,放贷公司在2016年的总贷款额高达11亿8100万元,比2015年的6亿4600万元高出八成。不过,注册局表示,这个增幅可能是放贷公司为赚取行政费,反复向借贷人发放新贷款抵消旧债的恶劣行为所导致。该局今年1月禁止放贷公司这么做以后,贷款额已经减少,从去年第四季的3亿6200万元减少三成至2亿3800万元。跟放贷公司借钱是下下策。虽然放贷公司必须遵守放贷人注册局的利率管制,每月借贷利率不得超过4%、逾期利率不得超过4%,各类收费也不能超过该局规定,但有如之前所述,每月4%的利率等于一年48%,再加上逾期利率,你可能永远无法还完贷款。放贷公司以“九出十三归”的运作模式,每次借钱得支付10%行政费,也就是借1000元只有900元到手,然而归还时却往往不只1300元。要贷款务必确保放贷公司属合法向放贷公司借钱,还得面对相对激进的追债手法。银行若追债,最坏情况是采取法律行动,放贷公司则通常委任收债公司讨债,这些公司使用各种让欠债人感到难堪的骚扰手段追债,例如不久前就有追债员到食阁摊位追债不遂,乱砸东西滋扰公众而被判坐牢。如果真的需要向放贷公司贷款,务必确保他们是合法的,并清楚知道自己有哪些法律权利。根据放贷人注册局数据,本地有163家合法放贷公司,其中一家被暂时吊销执照至明年4月。一些公司的网站设计非常专业,浏览时让人觉得很舒服,容易放下戒心,一些还会分享“教育信息”,例如办一场婚礼所需开支,甚至鼓励借钱投资、购买名牌奢侈品、度假。这类文章分享,比单刀直入“需要借钱吗?”的广告更具杀伤力,后者只对有需要的人奏效,前者则可能让没有需要的人也去贷款。跟放贷公司借钱无需入息证明,利率虽高但胜在手续简单,很快便有钱到手,如果有把握在短时间内还钱,是急需现金周转者应急的方便之门。然而,借钱的出发点很重要,若为贪图享受是绝对不应该,理财专家也不鼓励人们利用贷款做投资。
请LIKE我们的官方面簿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