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满街都在飙创意

字体大小:

就势论市

创业者不安于现状,勇于尝试的精神值得鼓励,可是当满街都在飙创意,当市场充斥着创业者不实际的梦想,注定一些创业者会被淘汰出局。这情景让我联想到现在年轻人趋之若鹜的开咖啡馆热潮,开店的人多,关店的人也不少。

 

前阵子,因为懒得出外用餐,想干脆上网叫外卖解决算了,才发现本地外卖生意蓬勃,网上随便搜索一下,就有至少10家外卖供应商。

 

从许多人比较熟悉的外卖供应商如Foodpanda、Deliveroo、Uberbeats和What To Eat,到一些规模较小和新晋业者如Food Matters、DishDash、FeastBump,甚至还有专攻熟食中心美食如Hawker To Go和Hawker Sia等。

这还不包括个别快餐连锁店或餐厅自身提供的外卖服务,而且种类多样化。例如单单是比萨这类的美食,就有多达五六种。

本地外卖服务泛滥 电子商务平台涌现

在新加坡,吃原本就是一件相当方便的事情,一般走不到10分钟就可找到一家餐饮店。然而,这个弹丸小国仍然充斥着这么多外卖服务店,不知这是反映新加坡爱吃的本性,美食需求强劲,还是本地外卖服务泛滥,已达到供过于求的失衡地步?

从外卖转到电子商务平台,情况也相似。在电子商务热潮中,本地电子商务平台这几年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除了已深入千家万户的趣天购网(Qoo10)、中国电商巨擘阿里巴巴掌控的网购平台“来赞达”(Lazada)、还有Zalora、ShopBack、诚蜂(Honestbee)和Carousell等。

同样地,除了这些聚集各商家产品的聚合网站,一些商家如职总平价超市和阁室(Courts)也提供网上订购和递送服务。

随着美国电子商务巨头亚马逊(Amazon)上周在本地开张营业,通过“Prime Now”网购快递服务,预料本地电商之间的竞争会更激烈。

在这强调重创新与颠覆性科技的时代,数码经济发展势头迅猛。从外卖服务、电商平台和私人召车服务,各类网上和手机应用让人眼花缭乱。从消费者角度来看,这无疑让我有更多选择,并能从业者激烈竞争中享受到更多优惠和快捷服务。

市场陷入同质化竞争 随之而来就是价格战 

可是从企业角度来看,当业者提供的产品与服务越来越相似,整个市场也就陷入一场同质化竞争,以及随之而来的价格战。最后,业者之间面对的问题只是如何通过规模效应和精简运营来压缩成本,降价促销,在最短时间内占有更大市场份额。反观更重要的如产品与服务的独特性,如何树立差异化,在细分市场做创新,倒成了其次。

事实上,本地许多科技型起步公司,除了几个先行者,不少都是拾人牙慧,效仿一些已经存在的公司,并无任何创新与颠覆性科研。

很多年轻创业家重视的也只是快速筹集资金,然后轮番上演公关秀,吹着颠覆性科技极其美好的未来,而非产品和技术本身。

记得网上接触过一名刚起步的年轻外卖服务商,他与许多年轻创业者一样,擅长利用手机寻找资源,短短几个星期内就在网上成立外卖服务店。他也熟悉社交媒体营销套路,以各类新媒体进行营销。

但由于公司刚起步,资金与市场规模不足,他在一些地区的外卖服务收费高达15元,与其他业者每趟3元甚至免收费相比,无疑是高出许多。这自然引起一些网民提出不满,认为外卖服务收费比食物本身还贵,是一件不合理的事情。年轻的外卖服务商却从成本和盈利角度出发,认为自己制定的服务收费合理。

显然地,在追赶这股数码经济热潮中,这名外卖服务商在盲目逐利热情下,忽略了市场需求,也忽略了自身在面对强大竞争对手时,应该采取什么策略来取得破局。

创业者们如灯蛾扑火

起步公司的资金是用时间来衡量的。每家还没有盈利的起步公司,在钱花光之前都会有一段时间。这段时间往往被喻为“跑道”(runway)。我觉得这是一个很恰当的比喻,因为它在提醒你,当你钱花光的时候,要么起飞,要么撞毁。果然,才经营不到半年时间,这家外卖服务店就终止营业。

我不知道这名创业者会学到教训吗?但我知道,现在创业越来越便宜,怀揣着梦想的创业者会越来越多,大家彷如灯蛾般地扑向火去。

固然,创业者不安于现状,勇于尝试的精神值得鼓励,可是当满街都在飙创意,当市场充斥着创业者不实际的梦想,注定一些创业者会被淘汰出局。这情景让我联想到现在年轻人趋之若鹜的开咖啡馆热潮,开店的人多,关店的人也不少。

同样是做梦,我总觉得上一代许多实业家一步一脚印,慢慢把公司做起来的方式虽然过程艰苦而漫长,但至少踏实多了。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

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