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高效捐助医疗才能永续

字体大小:

瑞信慈善事业论坛

瑞信(Credit Suisse)第七届慈善事业论坛本月16日圆满结束,主题为“对亚洲保健的奉献”。

瑞信亚太区私人银行部主管兼东南亚地区首席执行长范思高致辞时指出:“慈善领域必须有更创新以及更具成本效益的方式,为大众提供保健服务。”

东南亚多国正面对人口老龄化的挑战,伴随而来的是长期照护与保健的社会需求日益扩大。除了依靠政府,慈善机构与捐赠者必须集思广益,确保资源得以永续,以应付长期需求。

瑞士信贷(Credit Suisse)本月16日举办第七届慈善事业论坛,主题是“对亚洲保健的奉献”。10名演讲者来自全球各地保健领域、商业和非盈利组织的顶尖慈善家,出席嘉宾超过200名。

主宾卫生部长颜金勇在致辞时指出,慈善机构与慈善家向来是新加坡保健领域的重要贡献者,弥补了政府在这方面的资源不足,尤其是在我国独立初期。经过50年的发展,我国公共卫生水平已相当进步,不过,慈善事业在协助政府提供更可负担、更易取得,以及更有品质的保健领域,仍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

为此,卫生部于2011年设立社区乐龄基金(Community Silver Trust),以一元对一元的方式,鼓励更多慈善家投入保健领域。公益机构(Institutions of Public Character,简称IPC)捐赠者也可获得减税优惠。卫生部甚至与新加坡赛马博彩管理局合作,设立“博彩管理局社区保健基金”(Tote Board Community Healthcare Fund),希望透过由下而上的方式,鼓励社区主动参与长期照护。

经过这些年的努力,颜金勇说:“如今慈善业者对保健领域的贡献处于健康水平。”根据慈善总监(Commissioner of Charities)2016年常年报告,共有138家慈善组织和83家公益机构参与保健领域。2015年的捐款达3亿3400万元,比2011年多38%。

颜金勇强调,和社区与慈善家进一步合作,“能够让我们为年长者提供更好的服务。”

瑞信亚太区私人银行部主管兼东南亚地区首席执行长范思高(Francesco de Ferrari)致辞时指出,今日的美国社会,八成的老年人至少患有一种慢性疾病,约75%的保健支出用在老年人身上,“这样的趋势可能陆续在世界各地出现。”

范思高认为,单靠政府不足以应付这方面的需求,“私人领域必须有更创新以及更具成本效益的方式为大众提供保健服务。”

主办方因此在本届慈善事业论坛邀请我国、香港和菲律宾的慈善业者分享个别在保健领域所做出的努力和仍面对的挑战,希望抛砖引玉,引起更多慈善业者关注这方面的需求并投入。

新菲港慈善业者分享经验

对谈在巡回大使许通美主持之下,资深社会工作者、国家福利理事会(NCSS)副主席范秀平率先分享我国雅西西慈怀病院(Assisi Hospice)在临终关怀照护方面的努力。

原是律师的范秀平透露,首次接触临终照护是在2002年左右。她的家翁与家婆相继于三个月内去世,在临终的那段时间,“他们在雅西西获得了很好的照护,安详走完人生最后一程。”范秀平说,父亲于2014年底过世前,同样在雅西西得到照料。

雅西西慈怀病院主席分享募款思路

目前担任雅西西慈怀病院主席,范秀平表示,她是雅西西的受益者,自然希望能回馈并发扬雅西西的精神,让更多人获益。

由原本37个床位扩大至现今85个床位,每年可为超过2000名临终病患提供住院、居家护理和日间护理等服务。除了癌症及因其他疾病走入临终阶段的病人,雅西西也有失智和儿童病房。

“我们的规模扩大,在我看来不见得是好事。”范秀平指出,一方面,这凸显了社会相关需求日益增加,另一方面则因医院的资源确实有限。

规模扩大之后,医院每年的营运预算估计2700万元左右,范秀平必须负责募集约1700万元。所幸有了政府的社区乐龄基金,范秀平的重担减轻一半,“但每年要募集850万元,仍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每年举办慈善活动募款,除了一般捐赠者,范秀平指出,很多时候她是寄望曾是雅西西的受益者家属慷慨解囊,“这不是一个可持续的方式。”据范秀平透露,她已成立一个特别工作小组,探讨如何改善。

菲律宾综合医院院长“以小补大”

与会的菲律宾综合医院院长乐伽斯比(Gerardo Legaspi)指出,该医院是全国规模最大的医院,可容纳1500个床位。乐伽斯比透露,由于医院隶属国家,受到许多行政上的限制,导致医院无法提供与私人医院同等品质的医疗服务,“这一直是我们的挑战。”

他甚至说,因行政需求,“医院采购10颗电灯泡,可能就得耗时两个月。”因此,院方不得不想方设法减少依赖政府资源,提振服务效率,为广大民众提供可负担的医疗。

在菲律宾综合医院之下有一家小型私人医院,乐伽斯比说,通过收费更高的私人医疗服务,创造更多收入来源,院方再将这笔收入注入到综合医院。

佐利格家族基金会鼓励社群领袖参与计划

同样来自菲律宾,佐利格家族基金会(Zuellig Family Foundation)致力于提升当地乡村地区的公共卫生情况。基金会信托者大卫·佐利格(David Zuellig)在论坛上分享,基金会于20年前成立时,曾犹豫是否要与药剂事业挂钩。裕利药剂(Zuellig Pharma)是知名药剂分销公司。

“我们认为,基金会应该维持独立。如今回头看,这是一项正确的决定。”佐利格指出,尽管基金会很清楚保健是他们所要耕耘的领域,“但保健是一个很复杂又很广泛的议题。”他说,基金会一共花了10年才找出真正应该专注的方向。

坚持不捐赠药品,不与家族的盈利事业挂钩,佐利格透露,基金会提出一套集结训练、实习与引导的领袖培训架构,要求当地社群领袖提呈如何改善或弥补保健需求的建议。这些社群领袖可能是市长或社区的卫生医疗人员。基金会也要求各社群领袖邀请相关利益者一同参与计划。这么做的用意是希望当地社群,不要将基金会的资源视为理所当然,鼓励社群把改善整体的公共卫生视为己任。

香港东华三院提供免费中医治疗

已有将近150年历史的东华三院是香港第一家慈善机构。该机构第五副主席马清扬在论坛上指出,早年香港属英殖民地时代,不谙英语的市民倾向中医寻求医疗,东华三院因此以提供免费中医治疗为主。延续至今,东华三院正评估,在香港成立第一所结合中西医疗服务的医院。

范秀平成立特别小组检讨募款

慈善机构和捐赠者都需要重新检视如何经营和帮助慈善事业。

国家福利理事会副主席,同时在雅西西慈怀病院担任主席的范秀平接受《联合早报》访问时透露,她已成立一个特别工作小组,目的是检讨目前和未来的募款需求。

评估更可持续的资金来源

除了传统的募款活动,范秀平说,小组正在评估各种更可持续的资金来源。她举美国社会捐赠者为例说,他们特别喜欢捐赠给捐赠基金(endowment fund)。这种捐款方式的好处是,资本得以保留,因基金会仅可挪用利息。但是,成立捐赠基金的最大困难是必须一次过提拨巨额资金,“可能是数千万元,甚至是上亿元。”

小组会同时评估,是否比照我国政府的社区乐龄基金(Community Silver Trust),以一元对一元的方式,鼓励更多捐赠者投入保健领域。范秀平认为,这么做将能为捐赠者带来满足感,“因为他们每投入一元,就有私人基金愿意付出一元,等于效益扩大了。”

由于规模不同,范秀平指出,捐赠基金可能对雅西西慈怀病院可行,但一元对一元的方式则适用于全国性的组织,如国家福利理事会。

此外,会否改变雅西西的收费模式,也是小组的评估事项。范秀平说,一直以来,院方提供免费的居家护理,“随着需求不断增加,我们是否可向那些负担得起的病患家属酌量收费?”

除了慈善机构,范秀平认为,捐赠者在捐款时,可事先评估怎么做才是最好的。假设捐赠者心有余力,与其一次过捐出大笔款项,不如按照分期付款的方式给予,并深入参与,以了解该机构到底怎么从事慈善事业。

更重要的是,捐赠者必须明白,所有的慈善机构都有大笔的行政和人事支出,范秀平说:“我们得有足够的资源去聘用最好的医生、护士和辅导人员,才能为病患提供最好的服务。”

香港东华三院免费医疗上百年

经营慈善机构也讲求公司治理,才能长期获得社会信任。

香港东华三院第五副主席马清扬接受《联合早报》访问时说,成立于1870年,东华三院由一家东华医院开始,如今已有五家医院、29个中西医疗卫生服务单位及219个社会服务单位。

尽管医疗成本不断上升,加上香港居民的寿命日渐延长,估计已是最长寿的人口,男性平均寿命是81岁,女性是87岁。社会对医疗需求增加,马清扬说,董事会仍希望维持东华三院上百年的传统,提供免费医疗。

维持透明才能取信于人

目前,东华三院经常性总开支超过80亿港元(约14亿新元),员工超过1万4800人。马清扬指出,所有开支,包括员工薪资及募款活动开销,均由董事会负担。董事会成员共20人。

“我们这么做是希望所有民众捐款皆能百分之百用在受益者。”据马清扬透露,为了让民众清楚捐款用途,东华三院每年发布年报,就像一般挂牌上市的企业。马清扬认为,“维持透明,才能取信于民众。”

对于这次前来新加坡出席瑞信的慈善事业论坛,马清扬说,从论坛交流获益良多,尤其是他惊讶于本地医疗机构能为病患提供居家护理,“这是我们(指东华三院)一直想做,但碍于法令条规而做不到的。”他认为,也许这是香港可以向新加坡学习的地方。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

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