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论:公共决策的民主原则

字体大小:

社论

2016年2月25日

地铁跨岛线是否绕道,近日成为了舆论的焦点。主张绕道的一派以自然爱好者为核心,他们认为地铁若直接穿过中央集水区,将对新加坡仅存的原始森林造成难以挽回的破坏。反对绕道的一派包括可能受影响的沿线居民,以及崇尚效率的国人,后者认为绕道将增加建造成本及通勤时间。由于计划在2030年开通,政府还有充裕的时间考虑,但至今已公开了不少相关数据,供社会大众参考。

在任何民主社会,公共决策最大的挑战莫过于平衡各方的利益,在讨价还价中寻求妥协,争取社会集体利益的最大化或把损失和伤害降至最低。这必须具备几个先决条件,包括参与者得尊重对方的合理诉求,必要时应做出妥协;讨论必须根据充分的相关信息和知识,特别是重视专家的意见;决策应当是在权衡各种利弊后,在相对透明的协商过程中达成。

同以往相比,政府这次的做法值得肯定。民智的成熟意味着国人更希望参与重大决策,要求自己的意见在过程中获得尊重。价值的多元化也使得公共意见更加缤纷多彩,从前得不到重视的利益,如今都有了敢言的代表。地铁跨岛线总投资估计会超过400亿元,影响重大,自然吸引不同利益团体的关注。

政府不急于做出决定,而是通过公布相关资料的做法,让国人逐步形成自己的看法,将能够让最终的决策取得更多正当性。陆路交通管理局这回公布厚达1000页的首阶段环境影响评估报告,将有助于让接下来的辩论建立在事实基础上,避免流于情绪及意气之争。

构成绕道派的环保人士在报告公布后表示,会先研究报告再表达意见,是正确的做法。他们指出,原始森林必须是保留给下一代的国家遗产,且无可替代;任何破坏都是今人对后人的失责。公共决策不能完全只计算金钱成本,这个道理是成立的。但是穿越工程到底如何影响森林,可能还有待进一步厘清,这个时候就妄下结论似乎言之过早;而且,原始森林必须完全谢绝人迹的立场是否合理,恐怕也不是那么绝对。环保人士希望当局能聆听他们的意见,但在这场全国讨论中,他们也同样应该聆听其他不同的看法。

直通派担心绕道将增加多20亿元的建筑成本,增加多四五分钟的通勤时间,并影响沿线工程的民居和社区,也有他们的道理。20亿元并非小数目,可以用来建造四所各拥有550张病床的邱德拔医院。数十万乘客每天往返要多花四五分钟,一年下来所浪费的时间及生产力也是可观的。绕道沿线可能会出现的拆迁,又将如何冲击既有的人文社区景观,理应得到重视。但是,如果仅是出于邻避的私利,则理由当然不能成立。

本地的专家和专业团体,同样应当贡献知识的力量。自然科学家可以说明保护原始森林的重要性、地质学家和土木工程师可以论证施工的生态影响或怎么做到把生态影响减到最低、经济学者可以为工程的机会成本做一笔账、城市规划师可以解释绕道的景观利弊、社会学者可以探讨拆迁对社区文化的冲击……这些具体的知识,才能够让整个讨论有坚实的理性基础,也让国人能够有充分的根据形成自己的判断。

政治是权力对社会价值和资源的权威性分配,这也是政府存在的理由。任何公共决策,特别是争议性大的政策,最终考验的是政府的智慧和意志。利益团体影响政府决策是民主的规则,但是最终的决策必须符合社会最大的利益,却是政府责无旁贷的重担。国人希望决策更透明公开,也就必须接受过程会众声喧哗,效率会有所打折,也不可能尽如人意。这是民主政治的本质。最基本的要求,是决策应当正确,而不是政治正确。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