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论:培养学生劳作习惯意义重大

字体大小:

社论

2016年3月2日

从今年起,所有小学、中学、高级中学和初级学院的学生都必须参与打扫校园的劳作,培养对环境清洁的责任感。教育部的这一决定,受到教育工作者和一般家长的赞许,认为这不仅能培养学生的清洁意识,也有助于塑造良好的品行和生活习惯。

此举可以视为前任教长王瑞杰上任后强调学生品格教育的延续,也是全人教育不可或缺的一环。学校教育本来就不只是在传授知识和技能,而是必须兼顾学生品德的熏陶和正确价值观的灌输。这正是韩愈在《师说》一文中所说的:“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学生参与打扫校园的工作,其实并不新鲜,过去的学校就有所谓值日生的制度,学生轮流做些清洁打扫工作,如扫地、擦洗黑板,甚至洗厕所,均被视为学校生活的一部分。只不过这样的做法不知何故在不知不觉中逐渐消失。也许,学校在那个争取良好排名的时代,逐渐把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到学业上,恨不得有更多的时间给学生补课,连上公民课的时间也往往被挪用了。

顾此而失彼,回头来看,这当然是个严重的疏失。其结果是教育的失衡,大家忙着拼考试成绩和排名,对学生的品格教育却渐渐地轻忽了。所产生的弊端是显而易见的。最明显的弊端反映在学生的纪律问题的恶化。所幸教育部终于下定决心,扭转颓势,使学校教育重回正轨。2011年,新任教育部长王瑞杰决定加强学生的品格和价值观教育,开始了扭转乾坤的艰巨任务。

毫无疑问,价值观的灌输和品格的培养,非一蹴可就,而是一项必须长期坚持的工作。道德教育也不单是通过说教就可以取得预期的成效。对学校而言,营造一个良好的大环境是首要的工作,这就是所谓的校风的确立,唯有先树立良好的校风,才能落实良好的道德教育。

过去,一些被视为校风良好的学校所具有的共同点是强调学生必须尊师重道,遵守学校的纪律,爱护公物,刻苦学习,在价值观的培养方面强调必须品学兼优,要合群,能互助,有礼貌,不自私自利等等。值日生制度正是配合道德教育的需要产生的。它让学生身体力行,从实际参与学校打扫以至维持纪律等活动中,接受无形的熏陶和人格的塑造。

所以,诸如参与打扫校园这样的劳作,其作用并非只是灌输清洁意识这么简单,家长们千万不能小觑之,认为这是不必要的,或是没什么意义。无可否认,现在一般家庭都趋向少子化,一般家长的经济条件也比他们的父辈好得多,许多孩子是在有女佣的家庭环境中成长的,平素不知劳作为何物,甚至上学也有女佣代背书包。这种娇生惯养的家庭环境,其实很容易导致孩子价值观上的偏差,以为被人服侍是理所当然的。

家长们必须有这样的警觉性,孩子勤学固然重要,学做人也同样重要。学校推行学生参与打扫校园的活动,对家长们而言是一个契机,大家可以借这个机会把学校的做法延伸到家中,让孩子从小就养成生活自理的习惯,这不仅能培养他们的良好品格,也有助于他们未来成家立业时,能更好地扮演作为夫妻、父母等角色。

孩子在家中可以做的事情包括整理自己的卧房,帮忙清洗碗碟,扫地等等。如此从小培养起来的习惯,不但能加强家庭成员之间的合作关系,也能训练孩子自我照顾生活起居的能力。家庭和学校若能紧密配合,效果必然相得益彰。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