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论:邻里商店转型的挑战

字体大小:

社论

2016年4月13日

自2007年11月起,建屋发展局推出“为商店重新注入活力”计划,以协助组屋区的邻里商店提升公共设施及主办促销活动。截至2014年,建屋局在这个计划的开支达840万元。在今年的财政预算案中,政府宣布接下来每年将拨款1500万元,以强化这个计划。

内政部兼国家发展部高级政务部长李智陞前天在国会宣布,政府在检讨了“为商店重新注入活力”计划后,将做出两大调整。一是政府和市镇理事会将承担更多的费用,以鼓励更多邻里商店翻新。二是提供起步资金,以鼓励新商联会的成立。他表示,检讨工作还在进行中,国家发展部与贸工部及标新局正共同探讨其他途径,以协助邻里商店提升。

公共住屋是新加坡的一大特色,也是它的骄傲,而邻里商店则是组屋区的重要组成部分。邻里商店以较低廉的价格,为组屋居民提供日常生活所需及服务,小贩中心及咖啡店更是居民摩肩接踵的场所。此外,邻里商店也提供亲切贴心的服务。不少组屋居民或许有相同的经验,他们常光顾的咖啡店,能够记得起他们要的咖啡是少糖或多糖;他们常去的电发院,能够记得起他们所要理的发型。一言以蔽之,邻里商店保留了乡土气息及甘榜精神,也是社区认同的载体。

然而,邻里商店也面对许多问题。一是不少成熟的组屋区,其屋龄及居住人口都趋向老化,而邻里商店也失去了朝气。许多邻里商店后继无人,只好安于现状,导致生产力低下;二是大型商场林立,抢走了不少邻里商店的顾客;三是连锁店集团进驻组屋区,使传统的邻里商店失去了年轻的顾客。四是邻里店家多从事那些进入门槛较低的行业,如电发院、煮炒摊或服装店,造成恶性竞争。此外,方兴未艾的网购潮流,慢慢地也可能把邻里小实体店的营收分得更薄。

到目前为止,“为商店重新注入活力”计划,主要是协助邻里商店翻新公共场所及主办促销活动,并在翻新期间豁免商店的租金。对于老旧的成熟组屋区,邻里商店的翻新与组屋的翻新同等重要。它不仅在外观上做出了改变,而且也为老旧的组屋区注入新气息。此外,促销活动突出老旧组屋区的特色与魅力,有助于邻里商店吸引周边地区的顾客。更重要的是,翻新有助于邻里商店改变得过且过的心态;当业主需要为翻新做出一笔投资时,他也很可能重新审视本身的经营策略。

然而,邻里商店的规模小,而且大多数是家庭生意。在经营成本不断上升及竞争加剧的情况下,他们以劳力密集及延长工作时间的方式,弥补生产力的不足。尽管如此,在成本效益方面,它们还是无法与大型商场及连锁店集团竞争。因此,邻里商店面临转型或结束营业的痛苦抉择。

从经济效益的角度而言,通过自由市场的竞争,优胜劣汰,或许能更快地清除那些靠政府支持才免于倒闭的僵尸企业,从而让位给更有竞争力的企业或同行。实际上,政府允许邻里商店转租一半的店屋,组屋区已开始出现新一代的企业家。他们开设高档的咖啡室或是电发院,为组屋区带来新的气息。此外,邻里商店翻新后,组屋区的商店结构往往出现变化,传统的行业让位给新兴的行业。长痛不如短痛,建屋局可制订一个退出方案,鼓励意兴阑珊的邻里商店尽早让位。

然而,邻里商店覆盖面广,服务的人群众多,而且仰赖这行业生活的人,也为数不少。因此,在处理邻里商店的问题上,也不能完全诉诸市场力量。在这一方面,今年财政预算案公布的“产业转型计划”,或许应扩大至邻里商店。标新局可针对组屋区内的各行各业,拟定提高生产力的路线图,并与商联会共同合作,找出具体的解决方案。邻里商店的规模小、资金薄弱,更需要协助以获得规模经济的效益。

在政策的鼓励及协助下,传统的邻里商店还是有转型的空间及希望。毕竟,邻里商店具有亲切贴心服务及地点的优势。当然,邻里商家本身,也要勇于接受改变,摈弃得过且过的心态。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