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论:在跨岛线争议中取得共识

字体大小:

社论

2016年6月10日

政府在2013年宣布将建造从地底下直接穿过中央集水地带自然保护区的地铁跨岛线后,这个课题随即引起社会上的广泛关注,环保组织如新加坡自然学会由于担心土质勘察活动或建筑工程中带来的震动和噪音会危及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环境,而建议地铁隧道绕着自然保护区边缘建造,而这又触动了有关路线沿线居民的神经,他们担心地铁工程带来许多不便和动迁的问题。

另一方面,陆路交通管理局不久前则说,跨岛线若绕过自然保护区而建,全长约九公里,须挖掘更长的地铁隧道及建造额外通风设备,这些额外工程或导致20亿元的额外开支,也可能须要征用土地。当局的说法,证实“绕道路线”上的居民的担心并非多余。

20亿元的额外开支也引发了另一层讨论,环保人士认为,政府的额外开支以后可以弥补回来,但自然保护区所受到的环境破坏则是永久性的,无法补救。

此外,另一部分国人也持跟政府类似立场,认为新加坡国土面积小,环保主义和国家发展利益两者之间必须取得平衡,赞成跨岛线“直透”者也大有人在。

跨岛线的争议已从环保组织的忧虑提升为不同利益攸关者的全国辩论,各方的观点和利益必须包容在内,才能确保这个课题不会造成社会分裂。

陆交局前日宣布,从地底下穿过中央集水地带的直透路线的土地勘察工作,将延迟到今年第四季,主要是因为当局决定采取更多缓解措施,以进一步减低自然生态环境及生物多样性可能受到的影响。另一条替代路线的土地勘察准备工作,已于上个月开始。

这两条路线的土地勘察结果将提供有关地底下土质结构的详细信息,也为第二阶段的环境评估工作提供更多资料,跨岛线的具体路线图至少要多等两年才能有定案。当局用更多的时间进行土地勘察和环境研究,显示它将作全方位的考量,以期跨岛线的建造能够在取得全国最大的共识下开工。

更多的时间允许当局采取十项缓解措施,进一步减低土地勘察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在这之前,当局已跟自然保护组织、居民及其他利益相关者进行多次讨论,并考虑到志愿组织“爱护我们的麦里芝树林”日前提呈的万人请愿书。

自然保护区的土地勘察本身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当局的十项缓解措施也是多方集思广益的结果。过去,陆交局曾解释过,穿过自然保护区的直透路线全长四公里,其中两公里隧道深入地底约12层楼,自然保护区地面上不会有任何建筑结构。其余两公里在保护区外围。当局的说法不足以消除环保组织的顾虑,因此,让他们直接参与土地勘察的过程有其必要。

在现阶段,我们也不能因为额外的高成本,而完全排除另一替代路线的可能性。土地的勘察是科学性的工作,其研究成果必须得到各方的尊重。土地勘察的延迟,表面上看是当局对不同立场者的安抚,但这其实是当局吸取了以往的经验,而跟环保主义者进行更密切的合作。新加坡在环保上的努力在国际上享有声誉,环境保护一向是政府所重视和强调的,因此,政府与环保主义者不是站在对立面,而是互相协助的伙伴关系。

文化、社区及青年部长傅海燕不久前说,政府与人民的关系,已从过去的家长式管理转化成共同协商,在决策过程中征询人民看法。她也以跨岛线课题为例,表示希望我们的社会能进一步打造一种新的政民关系,从协商进化为共同参与,合力为各种问题制定方案。

跨岛线课题影响广泛而长远,它作为政府与民间发展新型关系的开始,有助于政府最终在周详的考虑后作出符合国家和人民利益的决定。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