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论:慕尼黑恐袭政治冲击深远

字体大小:

德国慕尼黑7月22日购物中心特大枪击案,很可能又是一起“独狼式”恐怖袭击。这是继7月18日晚德国的巴伐利亚火车砍人案,和7月14日法国的尼斯卡车冲撞人群恐怖袭击之后,欧洲主要大国境内所发生的类似事件。短期内爆发的这一连串恐袭,势必冲击欧洲现有主流舆论的政治正确立场,让右翼的排外民粹主义观点显得更有说服力,甚至冲击波将扩散至大西洋彼岸,左右11月的美国总统选举。

难以否认的事实是,这接连三起恐袭的嫌凶,均有相似的条件——伊斯兰国家的移民背景、自觉被所处的社会边缘化、暴力行为受到极端宗教意识形态影响、不排除或有伊国组织的因素。鉴于欧盟内部还在对如何因应中东难民潮莫衷一是,这些恐袭事件相信将加深一般民众对穆斯林难民的疑虑甚至恐惧,让基于人道主义的人口开放主张倍感压力,同时助长排外言论的煽动性。

力图凝聚欧盟却倾向接受移民的德国总理默克尔,已经因今年元旦前夕,科隆等多个城市发生穆斯林男移民,集体性侵当地超过1200名妇女的骇人案件,而面对巨大的政治反弹。火车砍人案及慕尼黑枪击案,势必让其政治立场雪上加霜。因为默克尔的开放政策,至今已经有超过100万中东难民向德国政府申请居留权。穆斯林移民涉及在德国境内的这些负面新闻,使得慕尼黑枪击案可能会成为压垮默克尔开放政策的最后一根稻草。

德国警方调查后称,慕尼黑凶嫌同伊国组织没有联系,更可能是因为精神失常导致犯罪。法国警方对尼斯凶嫌的最初结论也是如此。但新证据表明,尼斯案恐怕不是独狼袭击,而是有组织和预谋的行为。

把伊国组织或受其蛊惑的个别穆斯林的倒行逆施,同伊斯兰区别开来,不仅是政治正确而已。在世界范围内,极端宗教恐怖主义的最大受害者,从绝对人数而言正是穆斯林人口。伊国组织不能代表伊斯兰信仰,是毋庸置疑的。在斗争策略上,争取主流穆斯林的信任和支持,才能够真正打败伊国组织等极端势力。但是,接受大量宗教信仰与文化价值完全不一样的人口,进入国境内生活,和原住民所产生的融合与共存上的紧张和矛盾,同样也是实际存在,无法回避的问题。

这种紧张和矛盾,经由一连串针对当地人的恐怖袭击,自然会引起主流社会对移民的恐慌和焦虑,如果再加上伊国组织的宣传,以及当地民粹主义政客的怂恿,就不难形成一股排外甚至仇外的社会心理。在选举到来时,理性的讨论将变得困难,政府也难以忽视选民的不安。主张关闭国门,抨击政府无能保护民众的右翼政客,这时更容易打动选民的心。欧洲各国的政治氛围会否陆续向右倾,因而是值得关注的动向。

同样必须留意的发展,则是类似恐袭对美国民意的冲击。刚夺得共和党总统参选人资格的特朗普,其竞选纲领主要是操弄美国白人对移民的不满。特朗普不但反对全球自由贸易体制,更主张锁国,驱逐拉美裔移民,禁止穆斯林入境。慕尼黑事件相信将更令他更振振有词。一旦如默克尔等开明领袖无法坚持其开放政策,对美国选民或许会形成某种心理暗示。在特朗普的民调差距逐渐逼近对手希拉莉的当儿,这样的可能性不能不叫人担忧。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