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论:探讨永久夜市的可行性

字体大小:

社论

全国夜市商贩商联会建议,设立永久性的夜市并转型为旅游景点,吸引游客和本地人光顾。商联会希望政府能拨出一块地皮,商联会则准备出资500万元,建造夜市的基础设施,打造成类似台北著名的士林夜市或吉隆坡阿罗街夜市的旅游景点。把属于市民日常生活内容的夜市,同旅游观光业挂钩,不失为别具慧心的点子。但是夜市并非孤立的摆设,其存在离不开众多社会与文化条件。因此,要探讨永久性夜市的可行性,就必须综合地探讨这些条件。

夜市是热带和亚热带城镇市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没有严冬的困扰,一般民众在结束一天的工作后,可以与朋友或家人逛夜市,或解决晚餐所需,或满足小吃的诱惑。一些家常用品也能在夜市买得到。夜市熙熙攘攘的气氛,是打发晚间休闲时间的好去处。如果具备规模或历史悠久,更可能成为当地的观光景点,吸引慕名而来的外地游客消费。新加坡对夜市文化并不陌生,早期市区里知名的白沙浮、五丛树脚等,都是老一辈国人的美好记忆。

成功夜市的关键除了地点和营业时段相对固定,夜市摊贩售卖的商品或者活动内容是否有特色,也非常重要。就如当年一提到白沙浮,就会联想到“水手、人妖”,一说到五丛树脚,就会想到“沙爹”一样,夜市本身必须拥有自己独特的地方色彩,才能建立口碑并吸引人潮。夜市一般出现在人群聚居的地方,是为满足市民生活需求而自然形成的市集。所以,要如何维持这种“有机”的特质,避免过度的“人工”成分,是当下思考建立永久性夜市所不能忽视的要点。

本地早期夜市之所以具有生命力,另一个原因是当年娱乐的匮乏。在物质不丰富、普通人收入微薄的年代,夜市起到了满足市民物质和精神双重需求的重要作用。在今天冷气购物中心、百货市场林立的环境里,夜市如何竞争生存,必须是业者要严肃看待的问题。市民日常的购物需要,一般上都可以在邻里商区得到满足。如果夜市不能提供别样的商品与服务,光靠价格,恐怕也未必能吸引本地人潮,更遑论要获得外地观光客的青睐了。

地点的选择当然也是非常关键的,它要不本来就服务市集四周的居民,要不就因为交通便利,而能凝聚炽热的人气。所以,拟议中的永久性夜市,不可能选择在偏远或交通不便的地点。但是,在寸土寸金的新加坡,如何论证“低附加值”的夜市占据黄金地段的正当性,难度恐怕不小。商联会相中滨海湾一带,确实独具慧眼,可那却是天价填土出来的宝地,土地利用的经济效益和机会成本,在计算上都必须慎之又慎。

国人到海外旅行时,是带着观光客的猎奇或悠闲心情在逛夜市。在本地步伐紧张的日常生活里,还有多少人有逛夜市的闲情逸致或时间,或许也是决定永久性夜市是否可行的另一个因素。在引起海外观光客的好奇心之前,永久性夜市首先必须能获得本地人的肯定和支持。眼下流动性夜市吸引不到足够人潮的挑战,同样是永久性夜市的成败所在。先克服这个难关,才能接着考虑夜市的旅游巴士上下车和停车安排等其他基础设施问题。

台北、香港、吉隆坡、曼谷等地的著名夜市,都具备自然形成、延续存在、各有特色等优势。这对商联会几乎要“无中生有”的永久性夜市概念,都构成一定程度的挑战。此外,不断蜕变的市民生活文化,也决定了夜市能否获得足够人潮的支撑。周全地思考这些问题,将能够让拟议中的永久性夜市概念,得到更充分的探讨,也能让准备功夫更加充足。倘若永久性夜市果真成功落实,不但能丰富国人的夜间生活趣味,也有助于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