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论:重拾经济增长信心

字体大小:

社论

全球经济需求放缓,企业信心受到冲击,在投资时更为谨慎。此外,科技的急速变迁以及经济转型,改变了职场的需求。在这个周期性及结构性的因素交织下,我国的企业盈利受到挤压,而裁员人数也攀升。经济的愁云,笼罩着不少行业与员工。

几天前,财政部长王瑞杰在接受本报和《海峡时报》访问时指出,他了解到国人对工作及经济前景感到焦虑。他表示,这显示国人认真看待未来,而当务之急是把焦虑转化为动力,以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一些外国媒体以“经济出现断崖式崩盘”及“经济命悬一线”等煽情字眼唱衰新加坡当下的经济,但是总体而言,我国经济的基本面还是相当稳健。虽然一些领域受到全球需求疲弱的冲击,如海事与岸外支援服务业,但其他领域如资讯通信、教育和医疗与社会服务等行业的需求依然强劲。官方预测,今年新加坡的经济,可取得1至2%的增长。

因此,在这一轮的经济增长放缓过程中,政府并没有如2009年一样,推出庞大的援助配套以削减经商成本和保住工作。上个月,李显龙总理在与工运领袖对话时便指出,随着新加坡跻身发达经济体的行列,经济增长放缓已是个新常态,而新加坡这回面对的是结构性的问题。他说:“我们现在需要的不是一个紧急配套,而是一个让我们持续取得经济增长的长远战略。”

政府一年多前成立了未来经济委员会,从战略高度审视新加坡的经济发展方向以及结构性的问题。此外,财政部在今年初的财政预算案拨款45亿元,为23个行业制订转型蓝图。不过,对于那些受需求放缓及经济转型冲击的行业与个人而言,他们更关注的是眼前的困境以及政府的援助配套。

在裁员加剧的趋势下,不少国人都担心饭碗不保。人力部最近发布的《第三季劳动市场》报告显示,今年首九个月,共有1万3730人遭裁退或提前解雇,人数创下七年来的新高。此外,更多求职者需要较长的时间,才找到工作。失业至少25个星期的居民长期失业率,在今年9月也创下七年来的新高。

在遭裁退的员工中,以专业人士、经理、执行人员和技师(简称PMET)占最多数,而年满50岁者要重返市场,更为困难。在经济增长放缓的大环境下,这群人要很快地转换跑道,并找到好的工作以维持中产阶级的生活方式,确实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虽然某些领域深受经济放缓及科技变迁的冲击,但我们也应避免以偏概全。毕竟,新加坡的总体失业率还是保持在2.1%的低水平,许多行业如信息科技、精密工程、轨道工程、金融以及学前教育还有许多空缺有待填补。当然,技能与工作要求不匹配的问题,还有待解决。由于科技日新月异,职场需求不断改变,工作与技能匹配的工作,是一个没有终点的旅途。

政府以望远镜遥望未来的经济发展方向以及经济转型,而企业与个人则倾向以显微镜看本身的问题,因此对经济增长的认知与预期,有时可能不尽相同。然而,不论是政府、企业或员工,在启动与加速经济引擎时,信心至关重要。

政府要有无比的信心,才能引领国人面对经济转型的阵痛与挑战;企业要对经济前景乐观,才会在人力与资本开支上作出更大的投资,从而创造更多工作机会;员工要对自己的饭碗和受雇能力有信心,才会增加消费,从而推动总需求以及经济增长率。在经济乌云笼罩下,要将焦虑转化为动力,或许也应从加强信心着手。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