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论:更全面落实社会关怀政策

字体大小:

社论

每年度的财政预算案包含一个不可或缺的精神:社会关怀与社会包容性。政府有能力持续推行亲民忧民的社会政策与社会开支,也显示国家财政的健康。

今年预算案为首次购买转售组屋的家庭增加津贴额、提高托婴所名额、增加从工艺学院到大学的助学金、协助残障者和精神病患融入社会,以及加强看护行业的支援,从各个角度落实社会政策,让不同阶层的国人分享经济成长的果实。

这几个方面的社会政策有其连续性,并非全新的政策。如第三个残障服务蓝图,把轻微智障的学生的培训计划,扩大至中度智障和多重障碍学生,并设立体障人士看护者中心。智障和体障人士的学习和生活需求,容易受到忽略,慈善团体和关爱组织的社会角色,应受到更大的重视,政府应视他们为合作伙伴,给予资金和专业协助。

我国看护服务多年来面对严重的人手短缺困境,过于依赖外来看护人员并非长久之计。体障人士看护者中心的设立,意味着这个领域的专业化,有助于提高这个领域对看护人力的吸引力。新加坡是个迅速老龄化的社会,老年人因病因老的看护需求会越来越迫切。因此,建立一支以本地人为核心的看护队伍已是迫不及待。

老龄化社会给社会政策带来的压力是多重的,年长者的身体和心理健康,是个人的问题,也是家庭的问题。过去多年来,在鼓励生育政策下,托婴托儿服务和学前教育,成为社会政策的重点,政府每年在预算案中都会有所表示,如今后三年内,托婴所名额将增至8000个以上。与此同时,政府今后有必要在养老、托老(包括日间托老)方面作更多的投入,鼓励私人企业参与。

由于人们寿命的增长,老人因病痛或是失智而需要特别看顾的问题日益严重,不少家庭深受困扰,常感求助无门。子女为了照顾家中老人或放弃工作,或因此导致上下两代或是家庭成员的不和,这已构成一个社会问题,我们不能纯粹从伦理道德的角度来审视。这方面的服务的质与量能够跟得上社会的需求,将是广大家庭的福祉。但这并不表示,年轻一代可以推卸关怀和照顾长辈的基本责任,社会关怀更大程度还是来自家庭。

在现有的政策下,卫生部原已在几个地区设立“失智友善社区”,方便失智老人在社区内就地养老,也方便他们及家人得到帮助。所谓“老年失智”有不同程度的问题,年长者一旦出现症状,获得及时的专业照顾,可以减轻或是延迟病发,家庭成员也应该及早获得有关的知识。看到亲人失智是子女的痛苦,也让他们不知所措。因此,政府有意扩大“失智友善社区”计划,人们喜闻乐见,在全国各个角落遍设照顾失智老人的设施的迫切性,并不亚于托婴托儿服务。

卫生部去年已宣布,将扩大社区失智症护理服务。到2020年,预计失智症日间护理中心的名额,会从1000个增加到3000个。政府也在着手提升本地疗养院和社区医院在失智症方面的护理质量,为病患提供更个人化服务。

政府通过种种辅助和援助措施体现为民纾困,以实际行动落实国人同舟共济的精神。我们期待各部门接下来能够推出更多富人情味和社会爱心的措施和计划。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