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论:全面而深刻的教育改革

字体大小:

社论

前天正当国会为教育部新财政年拨款进行辩论,全面审视我国的教育政策和方向时,英国教育市场咨询公司Quacquarelli Symonds(简称QS)在同一天公布2017世界大学科目排行榜。我国的大学坐稳亚洲之冠的位子,新加坡国立大学和南洋理工大学共有34项科目跻身全球20大,在亚洲大学所获得的122个20大名次当中,占据超过27%。这项国际荣誉进一步确定新加坡多年来在教育方面所取得的成就,我们不禁要问,既然我国教育成就有目共睹,在国际上享有口碑,我们为何还要进行教育政策的转型?

从具体而微的角度来看,我国教育政策改革从未停止过,而且每年都是国会拨款辩论的重点。自建国以来,教育、卫生和国防一直是政府投资的三大块,教育政策一直紧跟着时代的脚步,也引领着时代的风气。我国教育大致上是具前瞻性,具体实施上却难免出现偏差。

十多年前,国人便因为教育越来越精英化,竞争压力使家长、学生透不过气;年轻父母不敢多生育,甚至也归咎于子女教育的重担。这个重担来自经济也来自精神上的。我国不能满足于教育方面所取得的成就,更不能因为我国大学频频在国际评估和排名上取得骄人成绩,而停止调整或是革新。

负责教育部门的两位年轻部长在辩论中所说的“全人教育”“发展个人才华”“终身学习”“不要把重点放在分数上”等等,是我们过去几年常从政治领导人口中听到的信息,国人几乎已经耳熟能详;在政策上,政府也陆续提出阶段性的改革。人们已感觉到教育政策在转向,家长的心理也在调整中。这次政府在国会中提出了更多影响深远的改革,是肯定未来教育的大方向。许多改革还有待当局给予具体说明,人们还须时间细细消化,家长、学生和教育工作者也还需要一段适应期。

负责学校范畴的教育部长黄志明和负责高等教育及技能的另一教育部长王乙康所宣布的一系列措施,目的是“在人生各阶段支持国人发挥潜能,实现志向”,一些重大改革引发了20多名议员的辩论。在“多途径,新机遇”的主题下实施的新措施,如中学的非直通车课程,以直接收生计划(DSA)录取学生的比率增至20%,取消以综合学术能力测试来录取DSA学生,目的是让更多小学毕业生可凭借才能,报读适合个人发展的学校;又如中学后教育方面,也通过理工学院提前收生计划录取的比率提高、推出工艺教育学院提前招生活动,鼓励学生根据个人才华,规划教育上要走的道路。

此外,从明年起,成绩符合标准的普通源流学生,从中一起可根据个人强项修读程度较高的科目,这是向因材施教方向跨进一大步。种种改革中,有的是为纠正过去的政策产生的偏差,有的是扩大升学的途径,也减轻学生和家长把焦点放在名校之上的心理,以改变多年来存有的学生进不了名校便前途暗淡的思维。

无论教育政策如何改革,名校仍会存在,竞争的压力也不会完全消失。名校的存在不是社会之恶,一定的竞争压力则是促进社会进步的动力。最重要的是家长学生都必须调整思维,更加注重孩子的天赋所长。我们的教育制度和社会体制也必须更加开放,给不同才华的学生有进修和发展的机会。

今后的教育改革涉及的阶段从小学、中学到大学,涵盖了学术、工艺和理工等领域,是一次全面和深刻的改革。此外,为步入社会的成人所推出的Future@Work计划,为他们提升数码知识,培养创新思维,扩大了教育的理念。所谓“全人教育”,其实是个人终身进修进取的过程,国家还须要从政策和社会层面,共同创造有利的条件和文化。

只要改革政策持之以恒,假以时日,国人对待子女教育的心态也会调整过来,我们未来的国民也会更正确地看待人生的目标和生活价值观。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