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论:亲家庭公交还可改进之处

字体大小:

社论

交通部成立了咨询小组,负责探讨改进公共交通系统和整体陆路交通设施的包容性,尤其是让有幼童或年长父母的家庭更便于使用,进而觉得没有拥车的必要。这是政府要缔造一个少用车社会的措施之一,应该怎么做,涉及面广,确实需要集思广益,收集各方意见和建议。

交通部兼卫生部高级政务部长蓝彬明医生表示个人的期待,是现在以家中有孩子和老人出行不方便而需要拥车者,未来可以不必这么做,换言之,就是要把公共交通服务,提升到可以让人无需拥车,就可解决扶老携幼出行问题的程度。这固然很有抱负,但也充满挑战。

把改善公交服务的下一个目标放在小孩和老人这两个服务对象是正确的。方便小孩,关系到鼓励生育,方便老人则关系到人口的急速老龄化问题,要鼓励活跃乐龄,公共交通是极其重要的一环。

目前,一些亲家庭的措施已经付诸实行,比如方便坐轮椅出行者,婴儿手推车无需再折叠就可上巴士,地铁站增设电梯,一些地铁月台试行年长者优先通道等。这些已经落实的措施,在一定程度上鼓励更多的体障人士以及年长者出行,是有目共睹的事实。不过,咨询小组的成立也说明,至少当局本身认为,要实现减少拥车的目标,公交服务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报章所报道的一些公众的初步反应也是如此。

从最基本的需要来看,首先是巴士和地铁服务的便捷问题。目前,两者的趟次频率都已有所改善,这反映在乘客满意度调查结果。对一般上班族来说,无论是直接乘搭地铁或是搭巴士与地铁相互转换,便捷程度都有显著改善,也因此,上下班高峰时间的地铁搭客量也有了明显的增加。

目前在进行中的地铁线讯号系统的改进,将可增加列车在高峰时段的趟次,减少拥挤的程度。但要真正做到亲家庭的话,则还需有其他的配套措施,否则,拖儿带女者的确很难在这样的时段挤上车,遑论“抢位”。

相对来说,巴士的趟次就无法像地铁列车那样的频密,可以改进的是到站时间的准确度,以及提高巴士和地铁的连接性。虽然地铁网络不断在扩展,但终究不可能做到家家户户一出门就能搭上地铁。因此,巴士和地铁的连接性就显得特别重要。

陆路交通管理局的目标是,到2030年时地铁网络比目前延长一倍至360公里后,到时,每10户家庭中有八户步行不到10分钟就有地铁站。这样的地铁网络密度应该算是很高的。但人口迅速老龄化还是带来了挑战。

年长者要步行到地铁站,仍然会碰上各种各样的障碍,尤其是私人住宅区的住户。年长者一般上会放弃拥车,或是选择在出行时尽可能使用公交。一般上,私宅区居民多数得搭巴士到地铁站,因此,改善各住宅区通往巴士站和地铁站的道路,尽量把巴士站设在最接近住宅区道路出口处,能给他们带来很大的帮助,也更能鼓励他们多出行,保持活跃。

我们希望咨询小组最终能提出更多实际可行且富有创意的改进建议,最大限度地提升我们的公共交通服务的包容性。与此同时,我们相信公共交通包容性的提升,也免不了所有乘客心态的改变,也就是要对所有弱势乘客有更大的同情心和同理心。人与人之间的温情,互助和礼让,与硬体设施的改进同样重要。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