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论:整体政府策略医治地铁顽疾

字体大小:

社论

在2011年12月15日与17日,地铁服务先后瘫痪,使地铁维修欠缺的问题浮上台面。虽然SMRT之后加大了维修的开支,但是地铁服务陆续发生大大小小的故障。当时不少受影响的乘客将问题归咎于SMRT以盈利为先,对维修工作敷衍了事。因此,在2015年7月,陆路交通管理局宣布以约10亿元向SMRT企业购回地铁列车和信号系统等资产,而淡马锡控股也全面收购SMRT,让这家公司退出股市。同年10月,有“搞定先生”美誉的部长许文远,临危受命接管交通部,整顿频频出事的地铁服务。

这两三年来,政府及SMRT在维修及更新配件方面投下不少资金,并聘请大量的工程师。尽管如此,地铁服务还是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本月7日,南北线碧山站和布莱德站之间的隧道因下雨积水,导致部分地铁线的列车服务中断超过14个小时,共有超过20万乘客受影响。当天,滨海湾站和莱佛士坊站之间也发生小火患,导致服务中断。上个星期天,地铁市区线第三阶段举行开放日,但由于市区线第二阶段发生故障,让公众免费试乘的地铁列车服务一度延误。

针对本月7日地铁站积水事件,也是基础建设统筹部长的许文远前天在记者会上表示,由于防水系统的维修不到位,导致了这起原本不应该发生的故障。他将这个责任归咎于SMRT的维修团队。此外,他透露,陆交局及SMRT原在9月29日已决定更换所有抽水的水泵,但可惜没有马上进行,否则积水事件可能不会发生。他形容这是“阴沟里翻船”。另一方面,针对上个星期天地铁市区线开放日发生故障,他也感叹运气不好。

除了运气之外,从记者会上公布的信息显示,人为的疏忽及部门之间缺乏协调,或许是积水事件的主要原因。SMRT总裁郭木财表示,过去许多重大故障事件的部分或全部的原因,都可归咎于人为的失误。调查显示,碧山站的抽水系统原本应该在上个月进行例常检查,但负责维修的团队声称,他们无法安排到时间进入轨道,因此将维修展延至10月12日,但为时已晚。

郭木财形容这是“根深蒂固的企业文化问题”,包括部门主管对工作的承担与担当,以及报告问题时的透明度。他表示,这些问题需要更多时间才能根除。然而,这个企业文化可能与地铁故障频发互为因果。地铁设施维修欠缺或不彻底,导致地障频发,而地铁故障频发引发公众及监管机构的批评,影响了地铁公司的工作士气,从而导致更多的人为失误及推搪责任的事件。

不论是何种原因,对于一般地铁使用者而言,故障就是故障。东西南北线经营多年,以年久失修解释故障原因,还可以理解。但环线及市区线是较新的列车服务,发生故障则令不少人感到困惑。地铁的日载客量去年突破300万人次,达到每天310万人次。随着地铁覆盖面扩大,每天乘搭地铁的人数将激增。因此,地铁故障往往让人揪心。最近的地铁故障适逢全国会考,应考学生及他们的家长都因为担心迟到而忧心忡忡。

地铁故障原因林林总总。有些原因相当技术性,非一般人所能理解。有些则是明显的人为失误,例如检修门松脱引发间歇性电力故障。然而,诚如“墨菲定律”所说的,凡是可能出错的事情,都一定会发生。地铁故障频发已经成为顽疾,在治理这个问题时宁可“怕输”,也不要让它一再发生。正如许文远所说的,地铁网络的维修必须从预防性维修进化到预测性维修,在问题出现之前抢先进行维修。

陆交局接管地铁资产以及SMRT退市显示,政府在地铁维修的开支上,不惜加大投放力度。然而,地铁涉及的工程技术问题复杂,每个环节都可能出现问题,我们或许应该采用“整体政府”的策略,动用全国的资源,例如调动其他政府部门的工程师,对地铁系统及运作做个彻底的检测。

地铁故障频发事件动摇人们对地铁服务的信心,也影响新加坡这个高效率的品牌。因此,我们必须同心协力,尽快为这个顽疾划上句号。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