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论:水道净化人人有责

字体大小:

社论 

花10年整治,把河水乌黑且发出阵阵恶臭的新加坡河,变成今天滨海蓄水池的源头活水,展现了建国先贤的足智多谋和雄心壮志。但是维护水道卫生,却必须是所有人的共同责任。李显龙总理前天为名为“追忆河道”的展览主持开幕致辞时表示:“新加坡人依然得学习不要乱丢垃圾,以免垃圾被冲入水沟与河道”。虽然“不乱丢垃圾”的社会教育运动已经推行了数十年,一些国人的坏习惯并没有改变,如今更影响了宝贵的食水供应,让公共卫生习惯的改善尤其迫切。

环境及水源部长马善高回答《联合早报》询问时指出,依赖5万清洁工人大军保持环境清洁既昂贵,也非长远之计。他说,通过执法和教育宣导的方式,鼓励国人为保护环境尽一己之力的做法还将持续,并希望能在下一代身上看到改变。就如李总理所说,保持河道干净卫生是永无止境的工作,必须如同当年为清理河道所展现的毅力那样,坚持不懈。更为关键的是,清理河道的工作靠的是领导层的决心、专家团队的知识和宽裕的国库,保持河道干净的工作则是全民日常的共同责任。

公用事业局的数据显示,在过去5年以来,从金声桥至海湾大桥约3.2公里的河段,每一天所拦截和收集的垃圾,一直维持在200公斤至400公斤之间,没有明显的减少。除了被雨水冲下河道的枯枝和落叶,垃圾也包括塑料瓶和塑料袋等丢弃物。该局表示,人们在夜店和餐馆集中的克拉码头、驳船码头和罗拔申码头一带所丢弃的垃圾,都可能被雨水冲入河道。这一带是不少游客光顾的去处,也有很多以外国人居民为主的私人住宅,如何把教育宣导的信息传达给这些群体,或许也是当局必须思考的地方。

保持新加坡河的干净是环境清洁运动的一部分。这一运动几乎是建国后不久就开始推动,一方面通过严刑峻法阻吓国人随手乱丢垃圾,另一方面则以公共教育的宣传方式,鼓励人们养成使用垃圾桶的好习惯。重罚垃圾虫的手段一度引起国际媒体的报道兴趣,处罚的办法也在1992年增加了带有羞辱性质的垃圾虫劳改(简称CWO),可是情况未见改善,反而出现变本加厉的现象。环境及水源部2015年的数据表明,2014年环境局共开出1万9000张罚单,比2013年的总数多了几乎一倍。其中,近七成垃圾虫是公民及永久居民。

如果说乱丢垃圾的问题此前主要是有碍观瞻,如今则更可能影响了食水的干净。乱丢垃圾的问题,一直难以获得根治,似乎印证了孔子所说的“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当然,专家学者或许也必须深入研究这个社会心理学现象。近日一对年轻夫妇被拍到把共享脚踏车丢入水沟,照片在网上流传后向警方自首。他们的行为到底反映了什么样的社会心态,值得大专学府相关专家去了解,看能否把研究所得供政策制定者参考。

诚如马善高所期待的,新加坡河乃至举国环境清洁的未来,还必须寄托在下一代身上。如何通过家长的榜样、学校的教育、社会的参与等,让他们从小就内化维持环境清洁的价值,是值得持之以恒的努力。新加坡已经从早期的花园城市,发展到花园中的城市这更上层楼的愿景。这也意味着国人应当对自己和所处的环境有更高的要求。滨海蓄水池事关新加坡的水供自给和独立安全,从这个角度看,则保持环境与河道清洁就更显得重要了。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