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论:确保学额供需平衡

字体大小:

社论 

从明年开始,教育部幼儿园的孩童在报读附属小学时,将享有优先权。首批受惠的是后年进入小学的学生。教育部表示,这个新措施是要让孩童在熟悉的环境升上小学就读。

教育部幼儿园是在2014年设立,开始时有四所,目前增加至15所,其中三所在明年才开课。因此,教育部的新措施,将在12所幼儿园试行。这也符合教育部设立幼儿园的目标,那就是让学前教育与小学进行无缝隙的结合,从而提高教学课程与水平。此外,教育部幼儿园保留三分之一学额给低收入家庭的孩童,新措施将确保这些孩童能处于同一个起跑点上。

凡是涉及优先权的措施,都是有人欢喜有人愁。在教育部幼儿园的孩童,有更大的机会以“直通车”的方式进入小学,做家长的可省却小一报名的煎熬。然而,那些将孩童送往其他幼儿园的家长们,则担心自己的孩子在报读小一时,排在后头。此外,那些不附属于小学的幼儿园,也担心在收生时面对教育部幼儿园更大的竞争。

为了享有报读附属小学的优先权,家长可能竞相将孩子送进热门的教育部幼儿园。那些目前在私立幼儿园的学童,一部分也可能转向教育部幼儿园。因此,教育部幼儿园的名额可能出现供不应求的现象,而家长为孩童小一报名的烦恼,也将提前到幼儿园的阶段。家长的这些担忧有其理由,教育部想必下来会密切关注这方面的发展。但这里也需要指出,这些有开设幼儿园的小学,都是邻里的政府学校,而不是一些所谓的名校,所以这些小学会突然变成特别抢手,也可能是家长过度的担忧。

其实,去年在15所教育部幼儿园中,就只有四所教育部幼儿园,必须通过抽签分配名额。它们主要是坐落在榜鹅及盛港新镇,教育部计划在五年内将教育部幼儿园从目前的15所增加至50所,会如何影响供求,值得关注。

在市场经济中,稀有资源的分配一般上通过价格机制,价高者得,拥车证投票制即为一例。然而,幼儿园或是学校名额不能通过价格机制分配,否则将有违社会公平,并引起民怨。因此,在小一学额分配上,教育部制订了一套三个阶段的先后秩序。

在第一个阶段的筛选中,孩童有兄姐就读该小学的,享有最大的优先权,而第三阶段则是非公民,排在最后。在这两者之间的第二阶段,又分为2A(1)、2A(2)、2B、2C。那些就读附属教育部幼儿园的孩童,享有2A(2)的优先权。不过,在新措施下,小学将继续分别为2B及2C各预留20个学额。

这三个阶段的筛选程序,看似复杂,其实在稀有资源的分配上,有其一定的逻辑。然而,它也使家长们为孩子报读学校而大费周章。因此,与其制订繁琐的筛选程序,倒不如增加供应,以满足需求。当学额的供应充足时,优先权便失去存在的理由。政策制订者若能确保学额的供需平衡,便不需要通过优先权分配学额,也可舒缓年轻家长为孩童报读学校的忧虑。

在人口增长放缓的新加坡,我们的幼儿园以及小学有足够的学额。其实,随着人口的迁移,成熟组屋区及市区的学校,出现收生不足的现象,而年轻家长聚居的新组屋区,则对幼儿园以及小学学额有殷切的需求。教育部的新措施,可能加大对教育部幼儿园学额的需求。

因此,教育部在推行新措施之前,或许有必要先在新组屋区加速建设教育部幼儿园以及小学,以增加供应量。首批受新措施影响的小一新生,是在2012年龙年出生的一群。一些家长担心,龙年生育率偏高,小一报名的竞争原本就已相当激烈。那些不在教育部幼儿园就读的孩童,面对的竞争更大。

不过,从积极的一面来看,教育部幼儿园多设在邻里学校。家长在选择幼儿园时,以地点方便为主要考虑。因此,教育部幼儿园直通小学的措施,顺理成章地让孩童也在邻里学校接受小学教育。这有助于缓解名校收生的压力。

教育部长黄志明保证,各邻里小学都有足够学额满足需求。如果能通过增加供应满足需求,并逐步撤出繁琐的优先权安排,让每一间学校都是好学校,或许是上上之策。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

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