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论:确保社会流动性不会发生故障

字体大小:

社论 

国立大学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政策研究所做的“新加坡社会资本”调查,凸显了社会分化的问题。这项于去年1月至今年10月间进行的调查显示,教育背景和住房类型已成为社会断层线。

这也即是说,“名校生”和“非名校生”倾向只和同社群的人交往。同样的,私宅居民和组屋居民也较少往来或做朋友,阶级分界有固化的危险。这确实是我们所必须警惕和设法改善的问题。

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自古而然,在任何社会都难以完全避免。有学者就指出,同个社群的人聚集在一起是一种自然倾向,并不见得是坏事,因为社群可集合资源以相互帮助。一些较成熟的社会甚至已将阶级分化视为理所当然,不会尝试克服它。但作为一个人力资源匮乏的国家,我们仍应竭力做到人尽其才,并朝建设一个平等公正的社会不懈努力。

值得研究的是分化产生的原因。社会变迁应是主要的因素。这些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新的情况已经出现,并对我们所特别注重的两项社会机制形成障碍。这两项机制就是人人机会均等,以及唯才是用。社会的流动性则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上述调查的结果告诉我们,新的社会情况确实已经在某种程度上影响到这两项社会机制的有效运作。而最明显的迹象来自教育和住宅两方面,这两者又是相互关联的。具有反讽意味的是,我们今天所看到的现象,是唯才主义实行一段时间后的必然结果。

简单说,我们的中产社会已开始发生蜕变。唯才主义所造就的先行精英逐渐形成了一个新兴的社会阶层,他们不仅人数可观,也掌握了很不对称的社会资源。这个新的社会阶层比起其他弱势阶层掌握更多的人脉,有更丰富的经济资源,更好的家庭环境,因此也能给他们的子女强大的支持。

一个逐渐显性化的迹象是进入所谓名校的孩子,大多数来自这个新兴的社会阶层,原因包括这些家庭更有条件在名校附近置产,父母亲是名校校友,因而在入学方面享有优先权等等。相形之下,较贫穷家庭的孩子自然比较吃亏。有些中下收入阶层的父母甚至不愿意让会考成绩优异的孩子进入名校,深恐名校的生态会给孩子造成不必要的压力。

众所周知,防止社会分化或阶层固化的一个重要关键,是确保社会流动性畅通无阻;而新的社会情况的出现,却可能严重影响这一流动性,或是对之形成障碍,这是我们须特别警惕之处。

我国的一些教育工作者其实早已注意到这个问题。比如,约两年前,莱佛士书院的校长就曾公开训诲学生,千万不要沾染上精英主义的不良习气,因为他注意到,莱佛士已经变成一所中产学校。这是社会阶层分化的一个明证。

毫无疑问,避免阶层分化变成固化,需要政府行政力的介入,而且必须包括学前、小学和中学各个入学阶段。其次,我们的掌校者,尤其是名校校长,也必须更有意识地组织各种打开学生生活圈子的活动,比如倡导学生在学校假期做义工,了解与体会其他社会阶层,特别是弱势群体的生活状况。

社会阶层分化近年成为大家可以越来越感觉得到的课题,但目前还缺乏深入探讨和全方位的对策。公共政策学院政策研究所的调查,是一个很好的起点,它让我们有了实际的数据可以依循,也可以更好的展开讨论,以唤起社会各阶层,尤其是精英阶层的注意,从而做出有意识的努力,避免社会分化加剧甚或固化。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