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论:未雨绸缪应对气候变化

字体大小:

社论 

这个星期一,豪雨袭击全岛多个地方,导致多处出现突发性淹水。当天早上的豪雨相当于两个星期的降雨量,超过了沟渠和排水道的负荷。在一些受影响的地区中,车辆抛锚,大树倒下,所幸在这次的豪雨中没有人命伤亡。

新加坡处于赤道地带,降雨量多。同时,这个岛国大部分地区处于低洼地带,容易积水。此外,城市化与人口的增加及绿地的减少,加剧防洪工作的难度。在过去几年,豪雨造成的淹水事件更为频繁。在2015年,全岛有六天发生淹水事件;在2016年,它增加至10天,而在去年则多达14天。

其实,政府在改善水道和沟渠设施方面投入不少资源。自2011年起,政府已经拨出12亿元提升防洪方面的设施。然而,全球气候的诡异变化,导致豪雨在极短时间内从天而降,使排水系统无法及时排洪而发生淹水事件。

这并非新加坡独有的问题。几个月前,马来西亚槟城出现罕有的暴风雨,全岛泛滥成灾;而在全球多个地方,气候也出现异常。风灾、雨灾、旱灾发生的频率及强度增加,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全球温室效应以及碳排放量的增加,导致气候出现极端的变化,已是耳熟能详的事实。一份国际气象机构报告指出,2017年是有记录以来排名第二的最热年份,仅次于排名第一的2016年;而温室气体排放是全球暖化的罪魁祸首。报告表示,海平面上升和气温高企,有可能产生更多降雨量。然而,国际社会对《巴黎气候协定》阳奉阴违,意味着全球气候的变化,将更为诡异和难以预测。

实际上,公用事业局前主席陈义辅最近在致给基础建设统筹部长兼交通部长许文远的电邮中指出,台风带向南移动,虽然我们不会碰到台风,但我们处于台风的边沿地区,因此将会出现更多的豪雨现象。陈义辅在公用事业局服务了近50年,也参与防洪设施的工作。

根据许文远的转述,陈义辅对去年在印度、孟加拉、中国、美国等相继发生突如其来的水灾,感到担忧。经陈义辅的建议,陆路交通管理局和公用事业局决定设立常设委员会,以制定措施,防止地铁隧道积水。许文远表示:“他们也会研究一些超越我们这一代人的长远措施,并加以实施。”

政府在碧山地铁隧道发生积水事件后,采取更严谨的防洪措施,是一个正确的举措。此外,有关当局研究“超越这一代人的长远措施”,也反映了我们超前策划的优良传统。面对极端气候的挑战,我们的防洪工作应该采取全方位及更有力度的措施。毕竟,受洪水威胁的不仅是地铁隧道。在扩充沟渠和排水道的负荷量方面,我们的策划宁可有过之而无不及。在这一方面,樟宜机场超前建设搭客大厦以应付未来的需求,对防洪的工作有启示意义。

当然,防洪设施的建设,涉及成本效益的问题。在许多国家,它们将豪雨淹水当成季节性的常态,因此不愿投入太多的资源,以处理一年只发生几次的淹水问题。确实,豪雨及淹水事件导致商家的经济损失以及人们出行不便,甚至人命伤亡,这些害处多难以精确地量化。但随着极端气候的变化,淹水事件所造成的破坏相信会更为严重。此外,我们享有口碑的优良基础建设,更不应受到豪雨淹水事件沾污。

新加坡是一个小国,全力支持《巴黎气候协定》,但无法对它的落实发挥太大的影响力。退而求其次,我们在防洪工作方面,有必要加大力度,以减少淹水事件发生的频率以及它所造成的经济损失。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