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论:制订地标建筑去留准绳

字体大小:

社论 

在集体出售热潮推动下,欧南园地标珍珠苑终于以7亿2800万元出售给凯德集团。在这之前,这座私人公寓曾经三次推出市场求售,但没有成交。此外,它也曾经向市区重建局申请保留这栋建筑,但因为无法获得全体业主的同意而作罢。

对于大多数的业主而言,这次集体出售成交可说是苦尽甘来。一来这栋建于1976年的公寓,已经有40多年的历史。老旧的公寓要翻新,需要不少费用,对那些已经退休的业主,是个不小的负担。其二,每户预计可从集体出售中获得180万元至490万元,而商用单位的业主则可获得120万元至690万元。要不是通过集体出售,业主无法获得这个价钱。

然而,也有业主以及建筑师对于珍珠苑的消失,感到惋惜。珍珠苑的地段是政府在1969年首次售地计划中,推出的第一幅土地。它在1976年竣工,楼高37层,是当时最高的公寓。此外,它的外形犹如马蹄铁,是国人熟悉的地标。因此,这是一个承载新加坡历史的地标建筑。

其实,也是业主的一名美国建筑师,曾经动员一些住户保留这个建筑物。在2015年,珍珠苑成立保留计划协调委员会,并向市区重建局申请延长地契,以保留该建筑。它计划在现有停车场上方建造一座28层高的新住宅,而发展商把部分售楼盈余用于翻新老建筑和延长地契。

这个计划获得92%业主的支持,但根据《建筑维修与分层地契管理》法令,珍珠苑必须获得所有业主的同意,才能按计划保留。协调委员会曾向国家发展部提出上诉,希望能把所需的业主支持率从100%降到80%,但不得要领。最终,珍珠苑通过集体出售,并即将走入历史。

自去年开始,本地房地产市场掀起集体出售热潮,其中有不少求售的公寓,屋龄超过30年。通过集体出售,业主得以高价脱售老旧的房子,而旧房改造也为新加坡岛国的风景线,增添朝气。然而,这些老旧的公寓,有些是地标建筑,有些是承载历史的集体记忆。我们应确保铲泥机在推倒老旧的建筑时,不会将值得保留的历史遗产也一并除掉。

其实,随着国民意识的提高,政府与民间团体对地标建筑与历史遗产的保留,更为重视。在凯德集团宣布珍珠苑交易当天,陆路交通管理局和市区重建局发布文告,保留位于实利基路和武吉知马路交界处的埃利森楼大部分建筑。这栋历史悠久且设计特殊的大楼,原本在2008年底已列为受保留建筑,但因为南北交通廊道工程,当局较早前宣布将拆除它的角头单位。在新的宣布后,埃利森楼圆顶及四分之三外墙获得保留。

不久前,巴特礼路一带的豪山邨公寓集体出售成交后,有居民希望保留本地已故书法家潘受当年为公寓所题的“豪山邨”三个字,认为此字具有文化与历史价值,弃之可惜。这个建议获得发展商的支持,并承诺会在适当的位置保留该书法。此外,国家文物局也表示愿意给予发展商咨询。

当然,不是所有的老旧建筑或文物都值得保留,否则旧的不去,新的不来。此外,保留的方式也可能会出现不同的意见。一名书画交易经纪商就表示,豪山邨公寓墙上的字是从书法原件描出来以后,加工制作的字,是可以大量复制的复制品,如果由文物局收藏,是浪费国家资源。

保留历史遗产固然重要,但也不应阻碍国家的发展或浪费宝贵的资源。缅怀失去的东西,是人之常情。随着生活水平及教育水准的提高,保留历史遗产的呼声会越来越大。有关当局若能与相关的民间团体磋商,在地标建筑及历史遗产的去留问题上,制订一套较明确的准绳,或许会有助于双方建立共识,避免老旧建筑拆除后的遗憾。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