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田勘:教宗务实的决策

字体大小:

2月19日,中国浙江省首次确诊一例输入性兹卡病毒感染病例,这是中国的第三例输入性兹卡病例,前两例分别是2月9日江西确诊的第一例和2月15日广东确诊的第二例。

根据患者自诉,专业人员认为其是在萨摩亚旅行期间,被蚊虫叮咬后染上兹卡病毒的。由于兹卡病毒不像H7N9那样人传人,是蚊媒传播疾病,主要是通过伊蚊叮咬感染,现在兹卡在中国传播的风险不大,因为现在中国是冬末春初,尚未进入伊蚊活跃期。

兹卡病目前的情况是,尚无针对性的药物和疫苗治疗,不过有了快速诊断方法,三四小时就能检测出是否感染。而且,即便染病,只要不是孕妇,只相当于一场感冒,二到七天就会好。当然,对于孕妇来说,有可能产下小头儿的危险。按照专家的意见,防蚊灭蚊是防御兹卡病的关键,除了灭蚊,各种相应的避蚊手段也要准备和实施,如准备和使用蚊帐、蚊香、花露水等。

这些方法固然有效,但是,防御兹卡的思路可能还需要扩大,因为,不断公布的新研究结果表明,兹卡并非只是经过蚊子叮咬传播,而是有可能经多种人与人的接触方式传播,并且人际接触传播的可能性越来越大;传播的多样性也在增加,包括性行为、接吻、医源性(输血)以及哺乳等行为方式。

美国已出现两例兹卡病毒通过性行为传播的病例。2016年2月2日,美国得克萨斯州达拉斯县卫生与公众服务局宣布,美国发现了一名在本土经性接触染上兹卡病的患者。他(她)与一名从委内瑞拉返回美国的染病者发生性接触后感染。鉴于医疗保密原则及个人隐私考虑,卫生局没有公开患者的具体信息。这是美国的第二例性传播兹卡病例。

美国第一个经性接触传播的兹卡病例是在2008年,一位叫做福伊(Brian Foy)的美国科罗拉多州的微生物学家,在非洲塞内加尔染上兹卡病,回国后将病毒传染给妻子。此外,在2013年法属波里尼西亚爆发兹卡病时,研究人员在一位塔希提岛的44岁男子的精液和尿液样本中都发现了兹卡病毒。近日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CDC)发布的报告称,一名英国病人在感染兹卡病毒后,第27天和第62天接受的精液测试中都发现了兹卡病毒。当然,研究人员尚不能确定,精液中的病毒是否还具有传染性。不过,病毒在精液中长期存活,也说明了它具有通过性行为传播的长期潜力。

医源性途径同样可以传播兹卡病毒,如通过输血传播。2月4日巴西卫生部门已确认两名因输血而感染兹卡病毒的病例。此外,即便接吻,也有可能传播兹卡。研究人员在兹卡病患者的唾液和尿液样本中,也已发现了活的兹卡病毒。这让人担心,通过接吻可能让人染上兹卡病毒。当然,研究人员并没有肯定,只是认为接吻可能增加传播兹卡病的风险,但不必有禁止亲吻的政策。这显然是针对巴西、南美或欧美国家而言,例如,在巴西进入狂欢节季节(每年2月的中旬或下旬举行三天),人们通常会在大街上亲吻陌生人。

对于中国人来说,亲吻当然不是那么随意,但恋人的亲吻已属平常,还有父母对孩子、祖辈对孙辈的亲吻也极为平常。当不知不觉染上兹卡病毒时,亲吻传播兹卡病毒的危险性就扩大了。还有一个人际传播兹卡病毒的途径是哺乳,因为从兹卡病患者的乳汁中也发现了活的兹卡病毒,但是目前还没有证据表明兹卡病毒可以通过哺乳传播。

鉴于已经确认性接触等可以传播兹卡病毒,就连极为保守的梵蒂冈天主教教宗方济各表示,在受兹卡病影响的国家,人们应当接受避孕药(具),不要让新生儿感染该病毒的事情发生。

教宗的表态是一个历史性的进步,更具有里程碑意义。因为,在大部分情况下,天主教会都不提倡采用避孕措施,就连爱之病通性传播大规模影响和威胁全球的公众时,教宗方济各也一直没有就安全套等避孕药具的使用做出过明确表态。因为,在天主教看来,人类的孕育是一件非常自然的事,避孕违背自然,因此是邪恶的。但是,为了避免因感染兹卡而生出小头儿,使用安全套避孕就并非绝对邪恶。

方济各对使用安全套的让步能说明很多问题。一是承认医学的证据,兹卡病可以通过性行为传播;二是说明其与时俱进的认知,以人文关怀为终极目标,而且体现在更看重下一代的健康;三是体现其更了解和尊重和满足人的权利和欲望。因为,南美一些国家政府,甚至还要求女性通过节欲方式来避孕,但这种措施被认为完全不切实际。

之前,对于预防爱之病,方济各也提出过节欲是最好的预防方法,而不是使用安全套。现在,他允许人们为预防兹卡导致小头儿而使用安全套,说明其朝向更了解人间烟火的方向进步,也即更愿意允许人们获得世俗的幸福。

作者是在中国北京的科学作者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