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瀚森:强化核心领导力的必要性

字体大小:

时事透视

自中国各地官方媒体开始高频出现“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这个核心”的语句后,中共政治局在1月29日的会议中也首次提出“坚强领导核心”的论述。“领导核心论”是由中国改革开放之父邓小平首先提出,但在经历了“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无核”集体领导时代之后,如今通过营造自下而上的舆论氛围,重新树立习近平为领导核心,中国决策层希望借此向境内外,尤其是对中国民众表达出怎样的政治信息?

我认为,“重塑核心”,绝对不是一场为了讨好最高执政者的“造神运动”。在经历了改革开放30年,民智已开,中产阶层日益壮大并与世界接轨的今日中国,政治上操作“个人崇拜”并没有适合生长的土壤。证明这一点的典型案例就是:前中共政治局委员薄熙来在重庆“唱红打黑”,并通过地方媒体,在当地树立个人权威形象,下场众所周知。

东方政治文化传统中,“强者情结”及“能人效应”始终贯穿其中。执政者在“太平盛世”可以无为而治,但在社会转型及变革的关键时期,执政者就必须表现出自身积极进取、敢于承担的核心领导能力。就以邓小平时代为例,他当年并非国家主席或中共总书记,但他敢于以中央军委主席的身份,对国内外宣示自己就是中国执政党第二代领导层“核心”的实权领袖,通过著名的“白猫黑猫论”,以领袖核心的精神力量,使改革开放初期的中国,坚定地完成了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

经历了过去30多年改革开放的中国经济,充分利用了大国的”人口红利“及低成本规模效益,并搭上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顺风车,在全球产业链上扮演“世界工厂”的准确定位,成功超越日本成为第二大经济体。但进入到习近平执政时代,中国再次来到经济转型的关键阶段,中国的经济面临发展瓶颈,这包括了能源消耗型经济,以及通过资本及人力投放为主的基础建设型经济,都出现了低增长的“新常态”,必须进行结构调整及模式升级。

对于以习近平为首的中国领导层,尽管在政治层面通过大力度的反腐“打虎”行动整肃官员,在军队管理层面通过裁军及战区改建重铸军魂,但在经济治理层面,却存在强化核心领导力的迫切性,以消除经济转型过程中的任何杂音,或地方既得利益的阳奉阴违。毕竟相对于政治及军事治理,经济发展所带来的生活水平提高,关系到每一位中国人民的最切身利益,也关系到中共长期执政的正当性。

“世界工厂”需要依赖的人力成本优势不再,再加上全球原油及大宗商品需求低迷,直接影响中国基础产能过剩,包括了钢铁、煤矿、水泥、造船、平板玻璃等等制造工业,在未来的2至3年,如上述行业减产30%,将导致300万相关从业人员失业。如无法成功帮助这为数庞大的失业人员转型再就业,牵一发动全身,就会成为未来中国社会的一大不稳定因素。因此中国总理李克强谈到这话题时,甚至用”以壮士断腕的勇气“来形容,必须下决心化解过剩产能,并加大财政支持力度来帮助失业人员再就业。

通过反腐及强军,成功树立起“执政强者”形象的习近平,在自己第一个执政五年的中期,有必要向国内民众强化自身领导核心的地位,并最大程度统一国内各级政府的经济治理思维,杜绝地方经济保护主义;毕竟中国当前的经济转型及产业模式升级,“开弓没有回头箭”。

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中国在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阶段,出现了邓小平这样的领袖核心。如今在中国经济处于世界产业链中转型升级的阶段,习近平这个领导核心呼之欲出。中央政府核心领导力的强化,将是中国未来几年经济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作者现从事亚太区域

企业集团管理工作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