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俊刚:竟然还有盈余的预算案

字体大小:

吴俊刚专栏

新加坡去年的财政预算,估计会出现约67亿元的赤字,也就是入不敷出。一年下来结算后,实际赤字是49亿元。今年,经济情况不佳,前景也不确定,政府需要花大钱提振经济,帮助企业转型,鼓励生育,援助低收入家庭和特别照顾年长公民,结果预算案竟然还出现了估计34亿余元的盈余,出人意外。这是怎么回事?

原来,政府有了一笔非常可观的收入,即来自政府投资公司、金融管理局和淡马锡控股的净投资回报(Net Investment Returns Contribution)贡献。往年,这方面的收入来自政府投资公司和金管局(一般视为新加坡的中央银行),今年则多了淡马锡这个“财源”。这笔钱总共是147亿元,也是预算案中的最大笔收入,占了预算案估计收入总额(832亿元)的17%。

新加坡不产石油,也没有铁、铜或锡矿,但来自主权基金的投资回报,已经俨然成为类似天然资源的宝藏,只是这个宝藏不是上天赐予的,是纯粹靠智慧创造的财富。147亿元是什么概念呢?这比政府一整年可以征收的公司税(134亿元)还要多出13亿元,比全部个人所得税(101亿元)则要多出46亿元,比消费税(106亿元)也要多出41亿元。

在去年的预算案里,净投资回报贡献了98.9亿元,今年则是147亿元,等于是猛增了48.6%。这也是令人惊讶的。一般经济师都没料到会这么多。他们估计,今后每年都会有120亿元到150亿元的净投资回报被编入预算案。我们可以设想,如果少了这笔收入,今年的预算案就不可能有同样的预算开支,如果要维持同样的开支,则必然出现巨额赤字,政府也很可能必须提高税率(比如调高消费税之类),或是举债。

很多缺乏天然资源的国家都很羡慕石油出产国,像中东那些油藏丰富的阿拉伯国家,美国、英国、挪威、俄国、巴西等也很不错。离我们近一点的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文莱也都是得天独厚的产油(或天然气)国。他们的命真好。现在,新加坡看来将会成为另一个被羡慕的对象了。这个弹丸小国没有油,却有所谓的净投资回报。这可是很多人都没听说过的。

绝大多数国家的财政开支,靠的是税收,而税收往往都少过开支,也就是钱不够用,因此每年的预算案都要出现赤字。要弥补赤字,除了增税,唯有举债,只有美国可以不断印钞票。举债的方法主要有两种,要么是向人民借(发行内部的国债),要么是向外人(国)借,对外发行国家债券。但发国债是要还利息的,债务到期,连本带利,即使不像借阿窿,也等于是债上加债。还不起就得借新债还旧债。否则就得倒账赖债,像希腊那样。

这些国家怎么就没有净投资回报呢?简单的说是国库空虚,没有积蓄。新加坡能有钱投资,主要是过去这么多年来政府采取量入为出的财政政策,而且考虑长远,尽量积聚国家储备金。这和古人所说的积谷防饥是同一个道理。有了充足的储备金,才能投资,从而赚取投资回报。这包括资本收益、利息和股息,是每年的实际投资收入。其次还有预估的长期实际投资回报,也即根据过去的投资回报率,预估未来的收益。

政府每年最多可以动用净投资回报的50%,其余50%则必须储蓄起来留给后代人用。这等于说辛苦积攒的国家储备金用来钱生钱,一方面可以用以惠及这一代人,另一方面则可以惠及我们的子孙。这是很传统的理财方式。道理看起来很简单,为什么多数国家却办不到?至少有三种原因,其一是无法取得经济增长;其二是政治贪腐;其三则是实行过度的福利政策。

现在已经家喻户晓的一个反面例子,是马国的主权基金“一马公司”。这个基金不仅投资失利,还闹出了涉及政治领导层的贪腐丑闻,最后必须变卖资产,弥补亏损。但由此引发的政治风波,至今仍难以平息。这说明,即便有钱设立主权基金,也未必能投资获利。对比之下,新加坡的主权基金表现不可谓不突出。

揆其成功之道,包括专业管理、用人得当、治理透明。不管是政府投资公司还是淡马锡控股,都由专业投资专才管理和决策,不受政治干扰,虽然必须向政府负责,却又能独立于政治的影响之外。

政府投资公司和淡马锡的成功运作,其实也是新加坡政治体系廉洁有效的红利之一,是好的政治所带来的良性循环。两者都是为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服务,它们的投资保障了国家储备金不只不会因通货膨胀贬值,还能得到可观的回报,并确保所有回报都进入了国库,成了政府利民财政措施的有力后盾。

政府投资公司和淡马锡管理的资金数以千亿元计,确保这两大机构用人得当,因此至关重要。所以,这两家政府公司的主管人员的聘任,都在民选总统把关之列。但深一层看,如果这两家政府公司不是在一个清廉的政治体制内运作,出现贪腐问题并不是不可想象的事。因此,确保良好政治的良性循环继续,更是重中之重。没有好的政治,肯定不会有好的预算案。如果我们的预算案也像其他许多国家一样,年年入不敷出,捉襟见肘,也就不可能像现在这般令人期待。

作者是前新闻工作者、前国会议员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