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羽:众筹在中国的发展及风险

字体大小:

审时度势

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小微新创企业将成为提供就业和实现产业升级的重要力量,但他们却普遍面临资金缺乏的问题;而融资渠道狭窄、融资成本过高,对他们更是雪上加霜。另外一方面,银行存款、股市和楼市泡沫,加上社会保障的不完善,老百姓辛苦积累的财富,急需更多可选择的渠道来保值增值。这一背景下,强调金融脱媒、实现筹资者与投资者更快对接的互联网金融一出现,便得到极大关注与发展。

就众筹来说,2011年7月中国第一个众筹网站“点名时间”诞生,同年9月“追梦网”紧跟上线。此后,据零壹财经研究院不完全的统计,2012年和2013年分别增加了13个和26个众筹平台,累计达44个。2014年众筹平台大幅增长,一年内新上线了119个平台,约为前三年平台总数的2.8倍,也被业界称为“众筹元年”。根据零壹财经统计,截至去年6月底,众筹平台累计达到198家,这其中包括35家倒闭或无运营迹象和11家转型离开众筹的。

然而,互联网金融在中国的野蛮生长速度,已经超过了政府和民众对其的认识和管控速度,“e租宝”事件便是一例。因此,对于这个新兴产业,政府开始加强管控,市场也开始清洗淘汰。尽管整个行业的发展动荡不明,中国政府对于众筹却保持坚定的支持态度。今年的“两会”政府工作报告,和刚出炉的“十三五纲要”,都将众筹作为关注重点之一。尽管有了政府的强力背书,在中国现有的市场、金融、法律、文化环境下,众筹的发展还存在各种风险和障碍。

从投资者角度来看,中国虽然已经明确众筹行业归属证监会管理,但相关部门还没有出台具体监管方案,因此众筹的法律地位还不明确,也无法形成对众筹平台的比较完善的资格审查和监控。如此一来,要么由于风险意识不够,要么由于成本过高,对于众筹平台或筹资机构(或项目)是否存在虚假信息或蓄意诈骗、投资资金是否可能被挪用等问题,公众投资人很难判断,遭遇欺骗而导致投资失败的可能性也极大。

再者,一般来说,参与众筹的多是没有通过专业投资机构审核的二、三流创业团队或产品。如果不考虑这个因素,参与众筹的个体投资者很可能在投资渠道有限、风险评估能力不足的情况下,投资于质量不高的项目。在不存在蓄意欺骗的情况下,投资人必须自行承担失败项目的损失,而筹资机构(或项目)是没有还款赔偿责任的。

从筹资者角度来看,最主要的风险是泄露创意、技术机密、商业机密和卷入知识产权纠纷。如果没有做好知识产权方面的检索与保护工作,其他公司很可能根据众筹项目所披露的技术信息和设计,生产仿制品,提前冲击市场;或者,众筹产品被发现与拥有知识产权的现有产品相同或相似,筹资团队会被控上法庭。两种情况都可能导致众筹无法继续,筹资人的利益受到损害。手机智能按键Pressy的众筹项目就是很典型的案例。

从众筹平台角度来看,因为众筹在形式上与“非法集资”极为相似,在相关法律规范还不健全的情况下,最主要的风险在于容易越线,而被控“非法集资人”。另一个风险来自投资文化与盈利模式。中国民众收入还普遍低下,中产阶级还未成为主体,对众筹这种以鼓励支持为主、保本盈利为辅的投资模式,还缺乏深入的认识和参与,愿意实际支持众筹的人还相当有限,以致于国际众筹平台抽取佣金的盈利模式不一定能实现。

整个社会来看,行业内风险,包括企业自律性差、项目审核过程中的专业化标准化机制没有确定、众筹项目同质性高、“领投+跟投”模式中出现不合理的高杠杆等,结合市场不健全、普通民众赌博心理严重等行业外部风险,一旦引爆,轻则影响众筹功能的全面发挥,重则导致社会的剧烈动荡。

为了实现众筹的健康发展和促进中小新创企业直接融资、实体经济更新发展和金融市场完善的作用,笔者建议,应秉持审慎性和包容性原则,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建立风险提示和评级机制,即要求众筹平台机构对影响投资者权益的重要信息分级报备、及时披露,而监管机构应雇用第三方调查机构,对众筹平台进行定期评估并公开评估结果。

第二,构建覆盖全国的信用体系,收集整合政府、银行、证券、保险等部门有关企业和个人的信用信息,促成国家信用信息数据库的建立和完善,并支持鼓励众筹平台发展完善大数据金融手段,利用国家统一数据库信息,建立一套针对筹资者和重要投资人(可能作为领投人)的信用评级系统。

第三,保持法律框架的统一。众筹目前的发展状况跟现有法律规范可能产生冲突。例如,中国的《合伙企业法》规定“合伙企业不能向社会募集股份”,而《公司法》规定“有限责任公司由50名以下股东出资设立”等,都有违股权众筹募资对象广泛的特点。对于矛盾之处,可以通过修改现行法律法规,或出台特殊法规等方式,将众筹纳入法律监管体系,同时保证体系内部的一致性。

第四,加强对大众投资者的教育。大众投资者专业知识不足、风险意识缺乏,其投机心理不利于众筹行业的发展。因此,政府、行业协会和众筹平台都应该担负一定的教育责任,通过自身网络平台、定期或不定期的讲座和论坛、印发资料等途径,向公众普及金融和投资的知识,也披露典型融资项目失败的案例及其原因,以提高公众对金融的认识,以更理性的态度参与众筹的发展。

作者是新加坡隆道研究院研究员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