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咏梅:阅读里的两个世界

字体大小:

练习曲

属于中生代的非订户因为职场里主要用语是英文,大家在接受资讯时已经习惯看英文,但是闲暇时候副刊里的散文、杂文、游记,还是他们在周末或者闲暇时候持续阅读华文报的主要原因。

和几位英文报以及市场部同事聊起在资讯爆炸的时代,要怎么吸引人们看报纸,阅读报纸里的文章。我建议多推荐一些优美的文章,特别是副刊“四方八面”版刊登的散文。

“散文?”同事一头雾水,英文报的同事念书时阅读过一些华文散文,尝试和另外两位解释散文是西方文学中的prose,或者笼统地概括为essay。市场部的同事是活在完全英语世界里的新加坡华人,他们尝试根据他们理解的“散文”,在英文报里找参照,最后他们含糊地理解成“commentary”(评论)。

纯英文世界里的同事有这样的反应并不奇怪,我们虽然生活在同一个地方,在阅读的时候,我们处在两个完全不同的世界,就连看同一座城市的报纸,我们的世界也是有距离的。

“文艺副刊”是中文报章的传统。中文世界里的文艺副刊在18世纪末的中国就开始了,五四运动后文艺性质的副刊更是新文学运动的堡垒,著名的有《晨报副刊》《申报》的《自由谈》《大公报》的《文艺》等等。很多作家的作品都是先发表在报上,然后才集结成书的,比如鲁迅的《阿Q正传》最先刊登在北京的《晨报副刊》,后来才与其他短篇集结成《呐喊》。中文报章的文艺副刊当年起着传播新思潮的作用,在那个动荡的时代里,是推动社会变化的一股势力。

新加坡的华文报起步时受到中国思潮的影响,文艺副刊是华文报的重要特色。在过去很长的时间里,办报或者主持报纸编务工作的是文人作家。《联合早报》前身《星洲日报》和《南洋商报》主持过编务工作的文人作家大有人在,包括郁达夫。

1967年金庸与新加坡商人梁润之创办了新马两地的《新明日报》。当时的《新明日报》,除了新闻资讯外,副刊、小说稿件,由香港《明报》和新马的《新明日报》共用。《新明》在本地得以独家刊登金庸武侠小说,副刊也汇聚了名家的杰作。

今天,华文报在市场、语文环境和阅读习惯改变下办报不易,华文报副刊还是努力保持文艺副刊的传统,继续鼓励年轻的华文文学创作,有系统地介绍年轻的文艺创作者。这是英文报所没有的。

很多人是看华文报的副刊长大的,不论现在是否还每天读华文报,学生时代总是接触过报纸上的文章,有的剪报交作业、有人自己投稿、有人捧朋友的场,也有些是追看熟悉作者的文章。报章上多样化的文章不断给文化生活提供养分。

如今用中文写作的年轻作者明显减少,但是报纸副刊的文学性文章,忠实读者仍然很多。我们不久前做的一个读者调查,属于中生代的非订户因为职场里主要用语是英文,大家在接受资讯时已经习惯看英文,但是闲暇时候副刊里的散文、杂文、游记,还是他们在周末或者闲暇时候持续阅读华文报的主要原因。

当母语渐渐从主要用语变得次要,加上各种经济、社会、政治和教育的原因,和实用主义因素,人们连“阅读”都变得很务实,花十几分钟就希望获取有用的资讯;细嚼慢咽的阅读华文文艺创作,逐渐从我们的习惯中丢失。

很高兴今年“全国阅读运动”的主轴是鼓励母语阅读,如此强调母语阅读是第一次,其中政策脉络相当有趣。

副总理尚达曼今年农历新年在新加坡宗乡总会、通商中国与新加坡华族文化中心联办的新春团拜上强调,要通过强化各种族文化,以及积极了解并参与各族群的文化活动,以深化新加坡的身份认同感,本地独有的多元文化才能升华到另一层次。

今年4月通讯及新闻部长雅国博士在国会辩论部门开支预算时,提出该部将着力鼓励阅读,特别是母语阅读。他说:“阅读能开启文化之窗,母语阅读可深化国人对语言、文化与历史的了解。”

鼓励母语阅读,是一个有趣的导向,在很大程度上是守护新加坡多元文化的特色。那么多年的双语教育,我们成功地让新加坡人以英语作为共同的沟通语言,不论哪一种母语,都退居到“学过就算了”的一个科目,语言所承载的文化、价值观等渐渐一层层淡去。我国的多元文化特色也跟着失去气质,到时新加坡将不再独特。

母语阅读环境的建立,是调整双语教育失衡的重要杠杆。在生活中通过多样化的阅读来亲近母语,让这个语言自然而然地随着我们的理解力和想象力牵动情绪,远比念书时在功课、测验、考试压力底下学习,来得更为有趣。

今年开始,7月30日将定为“全国阅读日”(National Reading Day),鼓励国人当天抽空阅读。国家图书馆管理局也计划在今年与陆路交通管理局合作,推出“图书馆主题”的地铁列车。乘客可扫描QR码,在图管局手机应用软件(APP)上下载获推荐的电子书,或阅读其他短篇文章等。虽然阅读是很个人的事情,理想的情况下应该是一种自发的需要,可是政府拨出资源加一把劲,效果会更明显。

在华文媒体工作,对任何鼓励母语阅读的努力都感到兴奋。能够用双语阅读的人,一定能体会母语阅读所带来的愉悦和亲切感,也更能对内容产生共鸣。在英语是国人共同用语的环境里,如果人人能用自己的母语阅读,将能丰富我们社会的文化厚度,也让我们更开放和包容。

(作者是华文媒体集团数码总编辑

兼早报副总编辑 hanym@sph.com.sg)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