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金财:蔡英文台独心机遮不住吗?

字体大小:

热点话题

中国大陆涉台具指标性知名学者、社科院台研所所长周志怀在党媒《环球时报》发表《蔡英文出访首秀,台独心机遮不住》评论,指称蔡英文正进行“柔性台独”,大陆当局不会视而不见、坐视不管;并宣称两岸关系已由“机遇管理期”进入“危机管控期”,朝向“大冲突、小合作”甚至是“无合作”状态。周所长之言,相当程度地显示当前两岸关系发展现状及所面临危机,其所言预警不容忽视。

周所长曾阐述与肯定蔡总统520就职演说中两岸关系部分,认为根据《中华民国宪法》和《两岸关系条例》处理两岸事务,解读其两岸政策有弹性及善意,为两岸僵局破冰创造条件。这篇《环球时报》评论批判蔡出访巴拿马时签名“台湾总统”(附注中华民国),这突显多项复杂议题。

首先是国家认同争议:周批评蔡国家认同错乱,在台湾与中华民国间更倾向台湾,企图“借壳上市”,借由中华民国搞法理台独。基本上,民进党《台湾前途决议文》即是阐述中华民国与台湾关系,两者是等同概念,中华民国总统也是台湾总统。当然台湾名称在此事实上仍是地理范畴概念,而非上升至政治图腾意义,但大陆学者之解读在后者。问题是大陆当局既然不承认中华民国,又不愿看到台湾此名称成为具有政治意义符号图腾,那生活在这岛屿的2300万人,要用何名称形塑自我国家认同呢?从某种意义来说,目前台湾人民国家认同之混乱,可以说是在大陆当局强行制约下,与民进党等泛绿政治势力行动互动所产生的结果。

蔡英文总统虽曾言台独是年轻世代天然成分,形象描述了近几十年来台湾教育的政治化结果,当然去中国化课纲影响绝对是关键,这导致年轻世代认同自己是台湾人、倾向支持台湾独立比例升高。然台湾意识并非台独意识,台湾主体性未必对抗中华民族主义,天然独的年轻世代多数认同自己是台湾人,也认同中华民国。台湾主体意识虽高涨,但台湾人民并不否认两岸同文同种同源,同属中华民族,同样热爱中华文化。

其次,国际活动空间问题:周文批评“踏实外交”政策本质就是“柔性台独”,认为蔡英文误以为可“从世界走向中国”“先国际再两岸”,两岸关系未来只会渐行渐远。确实马英九执政时期因两岸默契,具共同政治基础,而有善意的外交休兵,中华民国尚保有22个邦交国。然而,当两岸无“九二共识”时,可能产生雪崩式断交。台湾国安部门官员曾评估约减少17个邦交国。然此只会加深台湾人民的敌对意识,1990年台沙断交、1992年台韩断交及1997年台非(南非)断交都加深了台湾人民对大陆当局的敌意。

难道这是大陆当局“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捐滴细微民心工程吗?还是采取压制性政策,反增长台湾主体性意识之对抗性?这丝毫无助于大陆领导人习近平所揭櫫两岸一家亲及命运共同体之建构。两岸若采分裂国家模式,双方可以接受“一个中国,两个国家”概念,且预设终局状态是统一,一个中国等于是中华民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之整合,但在统一前双方各自拥有国际空间,这并不影响两岸统合目标。东西德模式有足资借镜之处。

复次,批评对“九二共识”使用拖延术:蔡英文总统就职演说中表达多项善意,已相当程度呈现具“九二共识”等量齐观的政策意涵。包括表明台湾与中国大陆关系是“两岸关系”而非传统的“台中关系”,显示这不是国与国关系,而是一国内部特殊关系;表明依据《中华民国宪法》及《两岸人民关系条例》处理两岸关系,前者隐含“宪法一中”、后者开宗明义阐述“一国两区”概念,符合“两岸一国”“两岸一中”意涵。这些政策善意超越维持两岸现状之说,隐含两岸国家未统一定位及承认两岸原本同属一国之历史事实、法理一中意涵。同时,提出九二史实与九二会谈精神,已相当程度接近“九二共识”,且承认双方达成共同政治认知与谅解,只差没说出“九二共识”这个术语。

最后,台独议题争论:周文批评在文化、教育领域任用独派人士。然从扩大执政联盟、巩固新生政府稳定及缓解内部激进势力发展角度来说,有其不得不然做法。新政府借由政治职位分享权力,吸纳较为激进势力,通过整合台湾内部不同政治势力,善用中华民国宪政体制制约,回应民众对两岸和平关系维持诉求,面对国际政治现实所形成结构性压力,稀释过于激进政策路线,有利于巩固中间路线的发展。

周文批评蔡英文进行柔性台独,显示大陆当局对蔡英文因没信任感并不放心。事实上,台独基本教义派对蔡英文当选总统固然欣喜,但却对蔡也不放心。这些独派人士抱怨,因顾及泛绿执政、维持两岸关系和平与稳定之需要,反而限缩其追求法理独立及正常国家目标之动能;甚至认为民进党并不会真心推动独立建国与正常国家运动,泛绿执政联盟只是基于巩固执政基础之需要、充当民进党之侧翼。

周文显示大陆当局对蔡英文总统仍抱持期待。确实两岸关系是继续和平发展、还是维持冷和平格局,甚至陷入新对抗冲突呢?这需要两岸领导人的睿智与气魄克服内部保守或激进势力。习近平是一个有企图心、有所作为的领导人,岂能甘心两岸关系重蹈覆辙空转四年?蔡英文总统也须寻求连任。一个领导人无法处理解开紧张两岸关系,将突显其两岸治理的无能与失效。

作者是佛光大学公共事务学系助理教授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