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情

方力:两岸三地青年民粹化的比较

字体大小:

中国聚焦

最近几年,中国两岸三地(大陆、台湾、香港)的青年,都越来越易受民粹主义的鼓动与影响,或在网络上表达意见,或走上街头,发泄民粹情绪。这股民粹潮流,对各地内部的政治发展以及两岸三地的融合,会带来怎样的影响与挑战,本文将分三部分分析之。

第一,大陆青年民粹运动的两大主要特点,一是诉求单一,即民族主义;二是在方式上主要是在网上表达诉求,走上街头受到极大限制。从小泉执政时期的反日游行,到2008年北京奥运会前夕反法国并抵制家乐福运动,到2012年因日本购岛事件打砸日系车,再到2016年的帝吧出征事件、赵薇事件、围攻肯德基事件,其诉求无一不是要维护民族自尊与国家统一。与台、港地区的青年相比,大陆的激进青年在价值观上更爱憎分明,但同时也由于最缺乏独立思考与判断,更容易受煽动而跟风。

例如砸中国人的日系车,这是典型的义和团式残杀本国教民般的对同胞的迫害;把挥舞青天白日旗的艺人当成台独去抵制,这是典型地不懂台湾政治所致;他们认为赵薇可以只手遮天、资本控制舆论,不知中国能控制舆论的只能是各级宣传部门,这又反映了他们对国内政治的无知。他们的逻辑往往经不起基本的追问,例如,要对有台独色彩的艺人进行抵制,其他领域的亲台独人士要不要也进行抵制?典型的,诺贝尔化学奖得主李远哲长年支持民进党,但他也长年参与两岸科学界的交流与合作,为大陆相关科研领域的发展也做出了一些贡献,还受到过邓小平的接见。对李远哲以及李远哲这一类人又该采取什么态度?

自改革开放以来,大陆的高层领导层已经基本上摒弃了过去要求人人在政治上公开表态过关这一套,对艺人、商人、学者不管其政治立场都能比较包容,只要他们不要到大陆来从事颠覆政府等活动就行。对台湾人的政治立场及其在大陆的活动,大陆相关部门其实都了如指掌,并认为让其生活、工作“两岸化”,是化解其台独立场的方式之一。可是网上这些激进青年,以为只有他们才会翻墙上面簿,要靠他们来提醒谁是台独分子,大大低估了大陆执政党的反台独意志与能力。

这股民粹主义还有一大趋势,就是响应者、参与者虽越来越多,但也越来越低层次化。如果说小泉执政时代的反日游行,和2008年反家乐福游行还是以大学生为主的话,2012年打砸日系车的参与者,则是典型的以民工群体等社会青年为主。2016年的帝吧出征等事件虽也有高校学生参与,但给人的直观感受是,这些活动在排名靠前的高校里完全不主流。

总体而言,由于是动员型而非参与型政治体制,大陆激进青年的影响力主要局限在网络上,他们在未来或许能继续影响一些娱乐圈内电影换角之类的个案,也会一定程度上加剧两岸及大陆与香港的矛盾、对立,但这种影响是极其有限的;他们更不可能影响到中国对外是战是和的战略决策,对改革开放的大局也难以构成干扰,因此可以认为他们的危害性是比较低的。

第二,台湾青年的民粹运动主要特点,就在于其具有浓厚的“台独”色彩,不管是太阳花学运还是反课纲微调运动,都反映了这一特点。这缘于新世代的台湾青年,成长于李登辉、陈水扁执政时期,受到台独史观的教育,媒体不断宣扬大陆打压、“身为台湾人的悲哀”等悲情,其政治社会化过程某种程度上说是非常畸形的,以致于一个普通的台湾青年,会带着哭腔对着镜头说出“你们说日本人是殖民者、侵略者,有没有考虑过日本人的感受”这样让人哭笑不得的话。这种民粹主义发展到关键阶段,就表现出用选票教训国民党,“国民党不倒,台湾不会好”成为近年来台湾青年的普遍共识。

由于台湾青年群体手中握有越来越多的选票,其对政治的影响是巨大的,如果不能扭转台湾青年的国家认同,两岸关系的恶化将是不可逆的。但笔者也相信,民意是会变的,大陆与台湾的学者共修史书,建构两岸共同体史观,是扭转这一趋势的根本方法。

第三,香港青年的激进程度是两岸三地中最高的。香港青年的民粹运动是以陆港矛盾为表、阶级矛盾为里,共同作用下的结果。香港经济发达,但存在很大的贫富差距,在亚洲四小龙中,香港是最具有自由资本主义色彩的地方,也是最后实现义务教育的地方。富人当然不愿纳税,没有税收就难以推动义务教育。而精英团体自港英时代就受到殖民当局的笼络,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香港也一直延续了低税率的发展模式。显而易见,这种发展模式并不利于缩小贫富差距。

在政治上香港采取了举世罕有的功能界别代表选举,和地方选区选举相结合的立法会选举制度,由于功能界别方面是在各行业的精英中进行挑选,投票人也存在限制,因此,这一制度也会固化精英阶层与普通人的身份壁垒。从香港内部治理的角度而言,这种选举制度的代表性是不足的,香港政制当然需要改革与发展。但是如果从国家安全的角度考虑,由于多种原因,泛民派长期存在仇共、反共情结,如果完全放开选举门槛,废除功能界别制和提名人筛选办法,香港则很有可能变成颠覆大陆政权的堡垒。

因此,让爱国爱港的人来治理香港就成了必然的逻辑,正如中共前总书记江泽民在问及香港特首人选时所言,“当然我们的决定权也是很重要的,香港特别行政区是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的”。

香港的本土派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崛起,已经成为香港政治中的第三势力,其存在逻辑就在于,既然泛民派在体制内受到制度性压制,青年就要在体制外寻找方法。相比大陆和台湾青年,香港的激进青年在知识水平和理论素养上是最高的,其提出的“独立建国”理论在普通青年中具有一定的吸引力,在国际上也能引起英美的同情,这需要高度警惕。又由于香港激进青年在体制外进行“无底线”的抗争,很多人认为牺牲生命都在所不惜,其煽动暴乱的可能性长期存在,这更需要引起警惕和防范。

作者是清华大学国际关系学系博士研究生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