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鸿达:电动巴士德士成效有待观望

字体大小:

科技新视野

电动车辆的环保概念是减少道路空气污染问题,但最少有两个相关的环保问题往往遭到忽略,分别是充电的主要电力来源如仍是火力发电,则仍会产生空气污染物,以及电池的寿命终结 (一般最多是四年) 之后的处理废电池的金属所造成的能源消耗、对水源和土地的污染威胁。在宏观环保管理层面,对比传统引擎驱动汽车的污染问题集中于废气排放,电动汽车的环保效益有商榷之处。

综观全球的电动汽车工业发展进程,目前还是集中于小型车种,例如美国Tesla、日本日产、法国雷诺等的私家车;商用车辆也只有总重不逾3.5吨的小型货车、小巴。而且这些车厂都声称推出的车款,主要目的是为仍在探索中的技术发展收集数据。

至于中重型车辆如货车、巴士,日本车厂只推出油电混能规格而未有纯电动;欧洲的货车仍只有柴油引擎动力,仅巴士有生产油电混能车款。但不论英国的“新伦敦巴士”,或香港的E500 Hybrid,耗油量表现都不如人意,香港的试验结果发现其比传统柴油引擎巴士多出15%。另外,目前只有两家英国巴士生产商,会在巴士公司要求下生产电动巴士予以试用。

电力驱动的中重型车辆发展如此滞后,主因是更大的耗电量,使续航力未能符合营运行驶需要;或相反的要加长续航距离,就要增加电池数目,增加车重并有更高的电路和火警风险,研发和制造成本势必更昂贵。

当欧、美、日车厂还在摸索中重型电动车的技术,唯独中国车厂高调的宣扬“成功研制”并大量生产电动巴士,并把小型电动车推入德士等商业营运行列。到底是中国的汽车工业已经超英赶美,还是好大喜功不自量力?且看看中国和香港的一些事实。

中国各省市政府都向巴士、德士经营商提供海量补贴购买电动车。利诱产生的需求,各车厂无不大举投入生产。可见中国的所谓电动汽车的丰功伟绩,不过是政府手段所建立的市场需求形成的假象而已。

香港的九巴在2013年9月引入一部比亚迪K9巴士,本来的一年试验期只进行了一个月,就把车子搁在车厂,随后在年底退回生产商。城巴及新巴于年初订购同款厂方声称已有改良的巴士,可是仍然故障频繁。另外,比亚迪在2013年提供40部电动德士供香港业者租用,但2012年5月一部同款车在深圳爆炸三死的意外,使人人却步而只租出了十多部。实际续航力少于200公里,应付不了营运需要,而且故障连连,去年年中已只剩一部在路上行驶,并已在今年初退回。

新加坡陆路交通管理局将引入的电动巴士和计划推出的电动德士,虽然客观而言成效如何还是未知数,但中国的电动汽车制造力发展的背景条件,和香港的“前车之鉴”,意味着最多只能抱持观望的态度,甚至该有足够的心理准备,接受与香港一样的结果。

作者是香港时事评论员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