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兴杰:萨德入韩与中朝友好的限度

字体大小:

韩国宣布萨德入韩之后,朝鲜进行了两次导弹发射,半岛南北双方似乎将核威慑与反导的猫鼠游戏玩得很有默契。而对于中国媒体对萨德的批判,青瓦台最终忍不住做出了回应,认为中国的行为是本末倒置,中国应该抗议朝鲜的导弹试射行为。

与日趋冰冷的中韩关系相比,中朝友好合作的说法似乎变得越来越流行了,但是中朝友好能够到什么程度呢?半岛南北博弈激烈的情况下,处于夹板之中的中国,选择并不是很多。

萨德入韩之后,中朝关系似乎出现了比较微妙的调整,尤其是两国元首就《中朝友好互助条约》55周年互致贺电,提醒世人,中朝关系依然是同盟关系,至少从法律上来说是军事同盟关系。而对于朝鲜的导弹试射的行为,中国的回应也比较温和,而中朝高级官员之间的互动也达到最近几年来的高点。中朝关系是不是在回温呢?答案是肯定的, 但是回到什么温度呢?

中朝关系从来不是由双边关系来界定的,毋宁说具有被动的特征,当年朝鲜战争源于金日成,中国卷入其中,更受制于中苏之间的同盟关系。在冷战期间,中朝虽然有同盟条约,但是摩擦也不少,到了上世纪70年代,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以及中国的改革开放,中国的身份和国家利益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朝鲜则一直在构建“主体思想”,反对“事大主义”,基于意识形态为纽带的同盟关系逐渐松弛了,现实利益则让两个国家处于两个平行线上。中国从革命外交的思维中走出来,开始了以国家利益为核心的外交时代,融入到美国主导的国际经济体系之中去,这也是中国在39年来取得非凡成就的根本原因所在。

冷战结束之后,朝鲜半岛南北双方以主权国家身份加入联合国,中韩建交,朝鲜当然对中国不满,中韩关系的纽带主要基于经贸合作,两国建立自贸区,也是这种关系发展的必然结果。中朝关系还是依赖战略与意识形态的纽带,两党之间的沟通对于两国关系发展至关重要。

中国与半岛南北双方的关系也折射出中国国家的双重性质,意识形态与市场经济之间的叠合,但是任何一种纽带都不足以让中国在半岛问题上具有一言九鼎的权威,也没有免于受朝韩算计的威慑力。中国试图保持半岛南北的平衡,但是却遭到了“假盟友”与“假伙伴”的尴尬,南北双方虽然针尖对麦芒,但是在民族主义的立场上却是惊人的一致。

萨德入韩之后,中国媒体和学界的讨论非常多,萨德已经压倒朝核成为中国必须面对的威胁,然而,客观来说,无核化是符合中国在半岛的核心利益的,也是中国应该坚守的原则和底线。对朝鲜的制裁并没有放松,足以说明中国在朝核问题上还是有清晰而理性的认识。这是中朝关系的关键所在,最近几年来,中国在半岛的目标序列表述基本稳定,无核化为第一要务。这与金正恩建立朝鲜核威慑的目标是难以相融的,除非中国修正在半岛的目标序列,否则,中朝友好很难有实质的推进,更多是一种宣誓性的表达。

从中朝两国的国家性质、外交目标来看,友好的说法还需要更多的实质性合作,然而,中朝关系未必是双方所能界定的。萨德入韩,本身就带来了极大的不确定性,至于朴槿惠总统为何要部署萨德,说法很多,但是,这些解释显然没有说服中国,否则,中国也不会做出这样激烈的反应。

韩国因萨德而倒向美国为主导的亚太反导系统的时候,也把中国推到了另外一边,那就是迫使中国改变对朝政策。这是显而易见的。朝鲜发射导弹是威胁,难道萨德不是威胁吗?朝鲜有充分的理由进行核导开发,那就是应对萨德入韩。中国也在反击萨德,又怎么可能有充分理由限制朝鲜的反制行动呢?中朝之间的被动缓和,韩国也需要反思。

就中朝关系本身来说,友好的条件还是无核化,但是萨德入韩无疑增加了中朝关系的合作面。对于中国来说,半岛南北双方的行为都带有很大的不确定性,相比之下,朝鲜的行为更可以预期,那就是打造自己的核威慑能力,而朴槿惠的做法经常是急转弯,有很强的短期性,将半岛统一作为执政目标,显然是把马拉松当成了百米跑,朝鲜第四次核试验之后,韩国似乎将责任推到了中国。

韩国的逻辑很简单:中国帮帮忙,朝鲜就放弃核武了,甚至南北可以统一,现在之所以没有达到这样的目标,那是因为中国不够卖力。一言不合,伙伴的小船就翻了,这样的外交风格,的确让中国也无所适从,迫使中国去权衡朝鲜的核导威胁大,还是萨德为代表的美国反导系统威胁大。朴槿惠一不小心把中朝关系带到了一个多边的博弈之中,一旦游戏开始,任何一方都不可能完全掌控。

如果韩国把中国逼到了朝鲜一边,也就不要批评中国本末倒置了,韩国何尝不是如此呢?萨德给韩国带来了“力”,但是失去了“势”,因为朝鲜得到了“势”,这样的结果,仅仅是非意图的吗?于中国而言,是时候面对半岛带来的难题了,任何一个大国的外交都不应该把自己逼到别无选择的境地。

作者是吉林大学公共外交学院副教授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