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咏梅:岁月山河——爸爸的两个世界

字体大小:

练习曲

爸爸年少时候经历了家乡与国家、中文与英文、个人与社会,不同层面的“两个世界”的冲突,其中的纠结与平衡,不是三言两语能道尽的。

到光明山给爸爸安排长眠居时,寺院正忙着筹备盂兰盆节大法会,就剩下几个名额了。既然是机缘,我也给爸爸记下名字参与功德。寺务处人员在系统里输入父亲的名字后说:“昨天已经有人给他登记了。”

给家中先人做功德,本是我们后人的责任,有位善心人士为山叔尽此心意,慈悲心让我万分感动。寺务处热心帮我找出名字,回来和家人提起,原来善心人是个教师,她曾经听过山叔讲历史。她之前就发现山叔身体不再那么硬朗,现场讲古很辛苦,于是每次新加坡河历史之旅,她总是录下来,以后山叔累了,可以让学生听录音。那几天陆陆续续不少朋友告诉我们,他们有珍藏了各种不同的录音。

那天,我觉得爸爸有两个世界,一个有限,一个无限。有限的世界随躯体的耗尽嘎然停止,无限世界则因为很多热心人士而得以延续。后来我一直在想着两个世界的问题,不同的世界有时是两个不同的时空,有时是两个不同的环境,有时是两个不同的视角;两个世界如此靠近却又不交错。

第一个是他的个人与家庭。

他是个很健谈的人,但是我们和他的沟通远不如别人想象的多。今年5月,他入院前一晚,在家楼下晕了过去,醒来后没有胃口吃饭,那是我多年来第一次有机会和他谈心。

当时他脸上露出的不是疲惫的倦容,而是对命运无力还手的愁容。我问他有什么特别想做的事,他说想写回忆录,记录他的采访生涯。我当时觉得他的记者生涯虽然有意思,但是这份工作非常外露,很多值得谈的经历都报道在新闻或者采访侧记中。我们家四人中三个是记者,他的记者生涯我以为可以通过报道看出。当然,那是我先入为主的错误,这是后话。

当晚我第一次告诉他,其实我更想知道他的年轻时代,想知道他当年为什么参加学生运动?怎么受左倾思潮影响?1978年的一个深夜有人到家里来,翻箱倒柜后把他带走扣留,之后发生怎么事?他沉默了一阵,后来因为需要吃药,提早终止了谈话。之后,我没有从他口中听到那些事,关于他的年轻岁月,是我从其他人对他的访问、我三叔的记忆和母亲断断续续的叙述中拼凑来的。

后来我的理解是,他不希望孩子们因为家庭经历影响判断,每一个时代的人有自己的环境要面对,有自己的路要走。从小,我们很清楚知道他的立场,我们家也曾经因为他的“不识时务”而过得清贫;但是他和母亲给了我们一个不必太在乎学校成绩,但是充满学习乐趣的童年。他从不在我们面前埋怨自己的际遇,或者责怪环境对他的不公,他总是在逆境之中找到可以自处的空间。

他一方面柔软如水,另一方面坚定如山。

住了78天的医院,出院时他已经不能自己走路,需要给他买个轮椅和其他用品。他在会馆义务工作多年,有人说,会馆里有很多人家捐赠的轮椅,有些还很新,选个去用无妨。但是爸爸说那些应该捐赠给需要帮助的人,自已有能力应该自己负担,这是参与义务工作对社会的承诺。

爸爸喜欢历史,他真正学历史,是在退休之后,之前他是一个杂学的记者。他也很清楚自己的理论基础需要很大的加强,所以退休之后修厦门大学的硕士学位,在知道自己患癌时,还继续攻读博士。此外,新加坡的历史资料很多元,他的英文不好,马来文能力也非常有限,掌握的资料难以全面。这点他自己也很清楚的,所以他不敢以学者自居,只说自己是文史工作者。

如果他30岁开始做这方面的学问,应该还可以补足,然而30岁的他,在那个历史时空里,连找一份可以维持一个家的稳定工作尚且不容易,做学问的事只能留到退休之后才补课。

过去的两个星期,对爸爸的怀念很多,大家帮我填补对爸爸的认识。当然同时也有人对他提出各方面的批评,正如他生前也招致不少明里和暗里的攻击。我的爸爸,是一个普通人,稍不普通的,只是他对某些东西极浓的兴趣和钻研,在中间必然有盲点、不足和疏忽。如果他还在,应该会感谢各位的指教,再对自己的研究做调整。正如他生前对原则的坚持和对个人攻击的超脱,他在这个世界如何,相信他在另一个世界依然。

历史还留下许多待填补的空间,就如我对爸爸的经历之拼凑,总有不完整处。有些历史记录为尊者讳,有些资料不全无从考证,有些因为不同的认识造成了不同的理解与误解。爸爸因为英文能力有限,无法透彻掌握另一方的资料,未来本地的历史工作者,也可能还有因为华文水平和理解能力的差异,限制治学的深度,那将是令人扼腕的。

爸爸年少时候经历了家乡与国家、中文与英文、个人与社会,不同层面的“两个世界”的冲突,其中的纠结与平衡,不是三言两语能道尽的。最终,我们知道他有多爱这片土地,否则他不会穷一生精力做新加坡文史探究,不会到了没力气走路,还带人游新加坡河;倒下前那几天还全心为“徐悲鸿在星洲”的演讲做功课。他和他那一代的华校生,为这个国家和社会所做出的贡献,非正史所记录,但是他对得起自己的时代。

爸爸很安详地走完了他的岁月,他热爱的山河依旧。他走得潇洒,我看他连遗憾也没留下。

(作者是华文媒体集团数码总编辑

兼早报副总编辑 hanym@sph.com.sg)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