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德端:华文译名规范应“有所不为”

订户
赠阅文章
订户专享 赠阅文章

早报新添“赠阅文章”功能!凡早报VIP会员,每月可赠阅 5 篇订户专享文章。

了解更多

字体大小:


近日《联合早报》陆续发表了廖建裕教授和庄永康先生有关华文译名的精彩文章,让我们获益良多。


廖建裕教授的《华文译名以什么作为标准》(9月3日)一文的结论“别扭的译名有必要时应加以修正,不必继续沿用下去。同时,各国的国情有别,译名也需要由本国的国情而定,不能一味跟着一个国家走。像早期的东南亚华文译名与词汇,曾经丰富了中文的语汇,为中华文化作出了贡献。如果一味遵循,对于世界华文的发展,不会有好处”,确实道出了华文译名的情况及应走的路。而庄永康先生的《译名装载着人文记忆》(9月10日)一文中的精辟见解,使我们在这方面的知识增加了不少,实属难得。


译名本来就应该灵活,不该死板僵硬。例如x这个英文字母,现在的译名特别强调轻音的“克”音。以往的译名是没有“克”音的,例如美国前总统Nixon,本地媒体原来是都称他为“尼逊”的,后来也为所谓的统一改称“尼克逊”了。

订阅登录,以继续阅读全文!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