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观点
今年7月13日,日本NHK电台报道,当今日本天皇突然发表视频,提出“生前退位”的“意向”。一时间,电视、报纸、杂志以及互联网上就此话题讨论得沸沸扬扬。
不管是明里还是暗里,以生前退位为前提,提出修改皇室制度的现象,在二战后,当今宪法以及天皇制被制度化以来,还属第一次。在视频中,天皇强调了日本和世界的“变化”,在此环境中,阐述了天皇对皇室的“想法”。可是,宪法规定,天皇不具有“政治功能”。有意见说天皇的“想法”,到底何种程度能改变制度呢?也有意见说,满足天皇的意愿不是很重要吗?众说纷纭。
回顾一下,安倍政府对关于皇室问题的某些改革很积极。比如,推动皇室相关设施作为观光设施对外开放。关于表彰,比如规划关于自治会长和外国人的名额目标等,制订了范围更加宽广的表彰范围的改革案。
而且,在民主党政府时代的2009年末,时任中国国家副主席的习近平访日之际要求会见天皇,干事长小泽一郎无视通常的“一个月规则”,要求过宫内厅勉强安排日程;此外,2012年野田佳彦内阁着手准备,为设立女天皇欲修改皇室典范。就在政府交替之际,不期而合地开始了皇室规则的变更。
此番天皇向广大国民所表达的意思,也可以看出对应了时代要求。假如是自民党政府非常牢固的时代的话,和自民党干部及政府交涉即可。然而,在政府重大交替持续两次的现在,如果不向朝野以及国民广泛提起倡议,皇室改革不会前进。
安倍晋三政府逐渐变成长期政府。如果是在2000年代后半开始,持续了一段内阁每年交替的时期,无论天皇怎么发表意见,就犹如野田政府进行皇室改革半途而废一样,政府不稳定的话,就不具备从正面解决问题的条件。此次天皇的“口谕”,可谓是面向可以解决此问题的政府以及国民发起的呼吁。
实际上,一部分报纸根据视频发表后所实施的紧急舆论调查发现,回答“应该承认生前退位”的为86.6%(共同社,据《每日新闻》8月10日晨报),89%(《读卖新闻》,8月11日晨报)、89%(《日本经济新闻》,8月12日晨报),皆超过八成。认可生前退位的比率,比发表视频前有增加的倾向。
就这个问题,日本国民的意见很肯定。不知道宫内厅有何高明的战略,让整个平成的时代,大家对天皇总是诚挚地面对国民的态度,给予了高度信赖。
以首相官邸为中心,就实现生前退位的方法在进行准备。政府推出的方针是,首先主要听取各界有识之士的意见,根据情况设置“有识者委员会”。
尽管如此,改革的范围十分广泛,是否需要改变宪法,或者是否只是改变皇室典范即可,或者限于一次性的立法等,有很多改正规则的办法。拿称号来说,天皇退位后,叫什么名称?皇太子即位时,秋筱宫不是皇太子,是否要设置“皇弟”?课题依然很多。还有意见说需要一个机制,防止肆意继承皇位,或者防止不受特定权力者的介入。此次,如天皇的“口谕”所述,已到高龄、不能完成公务时,就算有退位的选择,需要达到哪些条件才能退位,目前依然不明朗。
本来,皇位的继承是在天皇驾崩时,应该圆滑地实施,事前没有任何商量的余地。不过昭和天皇在位之际,病情加重,总理府为提前应对不测,比如年号的选定,在私下秘密地进行。假如,现在的总理府和宫内厅欲要事前进行精心的磋商,在政治局面风云突变的状况下,总理府也没有应变余地。原本,进入政府交替的时代,政局不稳内阁一年左右就交替的时期持续了一段日子,没有一个能持续几年的政府去研究该问题。
据报纸报道,最可能的选择是通过特别立法,限于现在的天皇,准许生前退位。这个想法对本来只对眼前(短期)的政策感兴趣的现政府来说,貌似最先能想出的方法。考虑到现天皇的年龄,不能花很长时间制定方案。在众参两院中,“修宪势力”虽占三分之二的议席,就具体修改宪法的方向却没有头绪。从这一点来看,这个选择也许是底线。
但是,本来需要的是超越现安倍政府,能否用长期的视点来研究此问题是关键。比如,就算当前以特别立法来解决,在长远来看,对修改皇室典范,或者修改宪法等问题,对这些课题的研究,在安倍政府以后的政府也应该继承。届时,“有识者委员会”不仅只是安倍政府的亲信,要广招贤良。
在此意义上,研究皇位继承的可能性的条件,在于能否超越政府来继承;换句话说,政府交替本身也需要一定的规则化。
对国民来说,“天皇的终焉”就是一个时代的“结束”。在如今的日本对此没有做任何准备。7月13日NHK的报道后,网上热议人气偶像组合“Hey!Say!JUMP”(日语“平成”的发音是hey say)是否会因为平成结束,需要更改组合名称。
在现状来看,恐怕国民在遇到天皇突然驾崩时,才不知所措,社会停滞不前,给生活会带来各种影响。正如在昭和末期,整个日本突然进入“自肃”(自愿停止一些喜庆活动)模式一样。
综上所述,生前退位的问题,单纯地讲就是天皇家的皇位继承问题,但绝不限于此。其一,作为接手该问题的今后的政府的重要政策,要稳妥承接该问题。其二,整个社会,如何从平成的时代,平顺地过渡到下一时代。
平成的时代,与冷战结束基本是同一时期开始,经历了日本经济长时间的低谷,大地震等自然灾害。但是和昭和时代不同,这是没有战争的和平时代。在“口谕”中,天皇描述即位以来的岁月是“日本和世界每天不断更新”,认识到时代车轮在加速,下一时代会如何呢?依然呈现同样的倾向,战争更少,变化更快吗?还是出现新的动乱,变得更加衰退呢?
在现行宪法体制之下,象征天皇制安定持续的时代是否会安定地维持下去?把要远去的历史,固定在退位这个瞬间的意义,令人深思。
作者是东京大学
先端科学技术研究中心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