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从兴:为生活方式巨变做好心理准备

字体大小:

摸象窥豹

目前在新加坡当女佣的泰国女性、缅甸女性、菲律宾女性、印度尼西亚女性,又有几个人是心甘情愿地做这份时时得看主人脸色,还可能挨骂甚至挨揍的工作呢?……如果能在自己的祖国找到薪水差不多,并且更有尊严的工作,她们是会马上辞职不干的。

建屋发展局在我家进行的“家居改进计划”工程刚结束。翻新工程虽然只涉及重修两个卫生间,外加更换大水管和主供电缆,工作量不算太大,但前后也需要十天时间。为了确保翻新工作进行期间不会出现令人不愉快的麻烦事,我请假几天,留在家里看着外劳工作。

有一天,铺设水管的外劳用颇为流利的英语,问我家里有没有多余的抹布,我就和他聊起了天。从交谈中,我得知他来自孟加拉,还是医学院的毕业生。我问他为什么不留在国内行医,而是选择到新加坡当个水管工。他的理由是在孟加拉很难找到与医疗行业有关的工作,即使有,薪水也不高,还不如出国打工,尽管所从事的工作不能学以致用,但足以养家糊口。

孟加拉医学院毕业生改行当水管工的遭遇,不禁令我联想起在报馆内遇到的一位来自中国的清洁工。这位谈吐不凡的清洁工,在老家也不是干这一行的。他原本是一位教师,而让他放下教鞭拿起扫帚的原因,和那位孟加拉水管工大同小异。

虽然他们都很乐观,也很坦然地接受现有的工作,但我能从他们的眼神中,看出些许遗憾之意。我相信,如果他们老家的经济发展了,让他们既能干回本行工作,又能养家糊口,甚至生活得更好,他们是不会继续在异国他乡当水管工和清洁工的。原因无他,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爬。

同样地,目前在新加坡当女佣的泰国女性、缅甸女性、菲律宾女性、印度尼西亚女性,又有几个人是心甘情愿地做这份时时得看主人脸色,还可能挨骂甚至挨揍的工作呢?她们之所以忍气吞声,低声下气,主要的原因还是为了养家糊口。同样的,如果能在自己的祖国找到薪水差不多,并且更有尊严的工作,她们是会马上辞职不干的。

毫不客气地说,新加坡人之所以能享有目前这样的所谓优质生活方式,完全是因为几个传统女佣来源国的经济不够发达之故。但是,就像新加坡能在几十年里,从发展中国家跻身发达国家的行列一样,这些女佣来源国的经济也不可能永远停滞不前。它们迟早也会赶搭经济腾飞的列车,让自己的国民生活得越来越好,越来越有尊严。

我们不妨假设一下,如果有朝一日,印尼女佣和菲律宾女佣都不干了,这将对新加坡的经济和新加坡人习以为常的生活方式,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呢?这绝非危言耸听。今年5月份,印尼总统佐科已经下令,从该月底逐步停止印尼人以帮佣的身份出国工作,并以2018年为目标,完全不再输出女佣。这项禁令虽然不影响那些已经在海外工作的女佣,但是她们迟早会约满回国。

至于另一个传统女佣大国菲律宾,以口无遮拦和铁腕肃毒著称于世的杜特尔特总统虽然是个民族主义者,却也是务实派,深知只有把经济搞好,才不会辜负选民所托的道理。他之所以选择不惜与美国对着干,也要在南中国海问题上与中国和解,主要就是想借助中国的帮助,来发展菲律宾的经济。如果在其六年任期内,经济发展上了轨道,菲律宾国内将会有许多新的就业机会,届时即使菲律宾不禁止女佣出国工作,相信将会有很多菲律宾女性选择在国内就业,而不愿意离乡别井到海外看人脸色。

一旦出现这样的情况,新加坡人只能有两种选择,要么彻底告别依赖女佣来做家务和照顾老人小孩的生活方式,要么寻找替代的女佣来源。可是,像缅甸、泰国这样传统女佣来源国,现在也在拼经济呀!当然,也许有人会说,不怕,到时的机器人技术已经非常先进,我们可以用机器人来代替女佣嘛。先别说购买或租用一台机器人会有多贵(起码比请女佣贵得多),只要想一下让机器人来喂幼童吃饭和替老人擦背,就够没有人性的了。看来,不靠女佣,也不靠机器人,只能靠自己了。但是,在夫妻双方拼命干活才能维持基本体面生活的情况下,要求其中一方留在家里照顾上一代,抚养下一代,也是不现实的。

在建国初期,一个有三个孩子的新加坡家庭的情况大致是这样的:父亲工作,母亲持家,孩子中的老大老二一般都会在小学、中学或高中毕业后出外工作,把上大学的机会留给老三。所以,在我国的社会里,蓝领工人的人数多于白领工人。可是,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在新加坡的家庭里,孩子除非真的不是读书的料,否则都是大学毕业生,甚至硕士和博士,不然就是理工学院或工艺教育学院的毕业生,现在的出路也不错。那些成绩比较差的孩子,只要父母负担得起,也可以选择在本地读私立大学(很多外国大学都有在本地开分校)或者到外国留学。让这些学有所成的新加坡人干粗话,他们是不愿意的。即使他们在本地找不到称职的工作,由于议价能力高,又逢经济全球化,全球都在抢人才的时代,他们大可到一些新兴市场去发挥所长。在我认识的朋友中,有好几位的孩子都在中国、泰国、缅甸干得风生水起,有的还在当地成家立业,长期居留,新加坡只是一年回来一两次,甚至两三年才回国一次。

总而言之,新加坡的人才结构已经出现了一种教育程度高的人多过低的人的倒立金字塔结构。所以,粗活累活和低收入的工作,是不会有新加坡人愿意做的。目前,有些因为受到收紧外劳政策影响的行业,如餐饮业和清洁业,只能聘请本地年长人士来一解燃眉之急。但是,这些教育程度较低的年长者还能干几年呢?他们很快就会干不动了。到时,这些行业该怎么办呢?如果放松外劳政策能解决问题还好,怕的是几年后,也不会有多少外劳愿意来本地从事低薪工作了。换言之,新加坡人现有的生活方式迟早会发生巨变,我们必须为此做好心理准备。

(作者是本报评论员

cheongsh@sph.com.sg)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