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观点


分析朝鲜金正恩政权的动向,不得不说要比分析金正日政权还要困难。金正恩国务委员长公开露面还不到六年,不仅可用于分析的材料积累得还不够,也还缺少关于这个年轻领导人的具有核心价值的证言。回想一下,关于上届国防委员长金正日,除了1997年逃亡韩国的黄长烨书记等亲信干部外,有金正日的妹夫、长子等“皇家成员”,多年给金氏家族做寿司的日本厨师等很多重要的证人。可遗憾的是关于金正恩,目前没有一个能和这些人等量齐观的证人。


所以,对朝鲜形势才出现了很多误判的事例。金正日去世之后,在周边国家,曾纷纷议论朝鲜似乎真的有可能变成集体领导体制。但是,被看成“辅佐”继承人的朝鲜人民军总参谋长李英镐、国防委员会副委员长张成泽,早早就被肃清了。


在缺乏具有决定性的信息之中,需要回到“摸索平壤行动”的原点,重要的是解读朝鲜自己所发出的公开报道。这虽不是万能之策,却是解读朝鲜的方向性和意图的根本。


今年朝鲜的报道的特征,是集中于金正恩和军事相关的动向。金正恩政权在宪法里彰显着本国是“核持有国”,提出既要经济建设也要开发核武器,所以什么时候开启核试验都不意外。


其实,更需要瞩目的是金正恩本人曾说过,开发核武器的背景是“来自中东的教训”。《劳动新闻》指出,利比亚的卡达菲政权,因答应美英的要求放弃核开发计划,才导致政权被迫崩溃。对金正恩来讲,所得到的教训是放弃核武器就等于体制的灭亡。


在金正日领导时,当联合国安理会推出对朝鲜发射弹道导弹的制裁决议,朝鲜立即反驳说“这是人工卫星”,继而进行核试验来对抗。还有,朝鲜将导弹和核武器作为和美国谈判的筹码,拿到谈判桌上。但遗憾的是,判断金正恩也是否将核试验作为外交谈判的筹码,只能关注今后的动向。


迄今为止除了日本,韩国、中国、美国也专门从事朝鲜研究。日本的优势是上述“摸索朝鲜动向”以及很擅长对公开的情报做地道而细致的分析和调查研究。来自韩国的关于朝鲜的信息,虽然有时鱼目混珠,但是是使用同一种语言的同一民族,在人员情报上有优势。从朝鲜逃亡到韩国的“脱北者”累计已达3万人。这么多的脱北者带来了关于经济社会形势的大量信息,但是要掌握政治动向还是极其困难。此外,作为朝鲜半岛分裂的当事方,韩国往往站在高姿态来看朝鲜,有时缺乏客观性。


与此不同,我觉得中国的研究人员根据自己的实际经验,来评论朝鲜的比较多。站在对威权主义体制和社会主义体制有切身体会的人的角度,具有一定的说服力,但是对比中朝间经济互动的频繁程度,有关政治方面的情报依然让人有不足的印象。美国的优势在卫星分析图像。但是,美国的研究机关曾经几度发出警报,说朝鲜有进行核试验的前兆,但是并没有读出精准的时机。这也是因为朝鲜知道美国在用卫星监视而采取的反制行动,读不准核试验的时机也是不得已。


围绕朝核问题,周边国家的合作平台主要是六方会谈框架,或者倾向于集中议论实施经济制裁。但比这个更要紧的是信息机关和研究人员的一同协作,以掌握朝鲜的实际情况。虽然各国有各自的打算,要实现并非易事,但要分析不可预测性极高的金正恩政权,这是必要的。


二十多年前,在苏联、东欧的社会主义体制解体,中国和越南走向改革开放道路的大环境下,有谁预想得到在国际上被孤立的朝鲜,竟还能维持三代的斯大林式体制呢?其体制是否还能长期持续下去?或是会在不远的将来实现改革开放或瓦解?如果不进行冷静的分析,就拿不出正确的处方。日本政府对朝鲜发动强有力的经济制裁,能否实现让被绑架的受害者归来这个外交目标?美国奥巴马政府高举“战略性忍耐”政策,又能否让朝鲜停止核武器和导弹的开发?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驻足来思考。


作者是庆应大学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