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丽云:贵姓大名值多少

字体大小:

编辑室内外

名字不只是个人的记号那么简单,碰上法律的时候,它也攸关祸福。

古人常说“行不更名,坐不改姓”,武侠片里两人即使要动手恶斗,还得按江湖规矩先报上名号。这除了说明为人处事光明磊落之外,也道出了人们对姓名的重视。

现代人在社交场合与陌生人初见,互递名片也就为了摸清名号,免得失礼。但对一些别有居心的人,名字用途就不止如此了。

20多年前初跑新闻,一些受访者见我还是“黄毛丫头”,就喜欢用“我认识你的主管”或是“报馆其部门的某某高层”来作开场白。

这类人目的简单,无非是要借用他人的大名抬高身价赢得气势,“提醒”你小心报道,或给他更多的宣传。

这种name-dropping的伎俩见多了,也会装朦回应:我也认识你说的某某某啊!

有时想想,主管跟这些人的交情也许仅止于一面之交,也许连他们的样貌都记不住,却不知自己的名字被对方用来行走江湖。

数年前,某财大气粗的商人,对我写的判词不满,通过朋友来电干扰了数次,最终通过同行约见面。我虽百般不愿,但为了跟进新闻,只能遵照主管指示。

刚开始,对方还客客气气的,滔滔自夸多么热心公益,凡华文报章报道的贫困个案都会送钱。后来才道出他要查询的事物。

基于专业守则,我不愿协助,他见说不动我,得不到要的答案,换了语气,露出真相,开始name-dropping,恐吓要通过法律告我。好笑的是连两届总统的名字都被他搬出来,说他跟他们关系何等密切云云,听得我哭笑不得。

树大招风,一些名人即使不认识某个人某家公司,名字还是会莫名其妙的被“借用”。两个月前,“股票大王”林荣福担心公众受错误信息误导,报警举报一些网站滥用他的名字,与所谓的“快速致富”计划挂钩来诈骗。

名字,除了可以用来制造气势,在现今商业社会,穷极思变的人还发现,名字也可以“抵押”,换取源源不断的真金白银。

一名无业汉为了每月数百元,借出名字给中国女子当“老公”。假结婚,不须流汗不伤脑筋,这钱赚得十分轻松。

他料不到的是,这门“好差事”在他病死后,留下了手尾给家人——他的两个姐妹原为公积金受益人,为了守住他的公积金存款(结婚导致婚前提名失效),把素未谋面的“弟妇/嫂子”告上庭。

这假妻子对死者的事情一问三不知,连自己什么时候“守寡”都不知道,高庭裁定两人假结婚,判死者的两个姐妹赢得官司。

这已经不是第一起被揭发的假结婚案。涉案者多数是教育程度比较低的单身汉,为贪图解决眼前经济困境,决定以身试法,结果锒铛入狱。

另一相貌像前副总理黄根成的破产男子,因同样姓黄,当被他人问及是否与当时的黄副总理有亲戚关系时,谎称是黄根成的弟弟。利用了这个假关系,这个“弟弟”招摇撞骗,欺骗了五人52万元,今年5月被判坐牢四年半。

一些人心肠好,见好友有难,两肋插刀,不惜借名当担保人。

如果身上有斤两,好友跑路,你还可以帮忙扛,问题不大。最糟糕是经济差不多,给好友的财务问题拖下水,也连累了家中老少。一些人苦不堪言,转向大耳窿借钱,惹来满身蚁。

亲友要结婚、贷款、申请奖学金等,需借用你的名字,都得三思。如果对对方毫无信心,还是不好沾上边。

古时男子20岁成年才起“字”(“名”则是出世时就取),还要特地举行“弱冠”仪式,所谓“冠而字”以后,才算成年。如今我们虽然不对“名字”如此隆重以待,但还是要时刻紧记,名字不只是个人的记号那么简单,碰上法律的时候,它也攸关祸福。

(作者是本报记者 pohlh@sph.com.sg)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