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燕燕:培育有历史深度的认同感

游客在福建省南靖县土楼景区的怀远楼前参观。(新华社)
游客在福建省南靖县土楼景区的怀远楼前参观。(新华社)

字体大小:

编辑室内外

要让这个身份更多元丰富,更具层次感和历史感……能让他与血液里更久远深沉的文化源头连接起来,文化基因更多姿多彩,对自己更有自信。

侄女注册结婚时,我问新侄女婿是何籍贯,他和他父母只知道自己是潮州人,再追究却是一片空白。幸好亲家翁的老母亲也在场,于是问老太太。她想了许久,努力搜索记忆,最后才迸出个“枫溪”,原来是潮州瓷都枫溪。

另一个侄女刚生了可爱宝宝,逗他玩时不禁好奇他的祖籍,侄女婿却答不出来,赶紧问他的祖父母,这才知道是以“猫仔粥”闻名的福建东山。

小宝宝将来长大,最重要的身份认同当然是“新加坡华人”。但是如果要让这个身份更多元丰富,更具层次感和历史感,那就要让他知道祖辈是从福建东山下南洋的。知道这一点,能让他与血液里更久远深沉的文化源头连接起来,文化基因更多姿多彩,他日闯荡世界时,对自己更有自信。

本地会馆近年来热衷于主办各种帮助年轻一代认识祖籍文化的活动,例如潮州八邑会馆花巨资打造“潮州节”,福建会馆带领闽属会馆主办“福建文化节”,丰永大公会和茶阳(大埔)会馆主办“客家美食节”等。

很多会馆在维护、延续和传承自身文化时,都从吃喝玩乐着手。这无可厚非,毕竟饮食文化最能让人“牵肠挂肚”,记忆里的味蕾最能拉动感情。不管是潮州人、福建人、广东人、客家人,还是海南人,只要搬出让人想起母亲或忆起祖母的传统美食,大家就蜂拥而至,凭借食物里的味道,与祖籍文化产生认同与共鸣。

谈到传统文化,绕不开方言与各籍贯的传统艺术:福建人的闽南话与南音、梨园戏、芗剧、歌仔戏、高甲戏;广东人的粤语与粤剧、地水南音;潮州人的潮州话与潮剧、潮州大锣鼓;海南人的琼语和海南大戏;客家人的客语与客家山歌等。

一个星期前访问著名文化学者王鲁湘时,他还带出一个有趣的观点,认为真正的传统中国社会在南方。中国每次改朝换代,北方总沦为战场,人口、语言、文化结构不断出现变化。反倒是淮河以南、长江以南、五岭以南的地区,成了古老中原文化最后根据地。

王鲁湘说,南方因远离战争和动乱,可以按照迁徙时的文化结构稳定过生活,加上地理环境多山,形成独立的小世界,也因此保存很多中古时期的信仰与文化。

新加坡最早的华族移民,都来自偏安一隅的南方。祖辈迁徙到小岛安家落户时,就算穷得只剩身上衣衫,还是把家乡文化一并带上,包括方言俚语、家乡神明、民间信仰、节庆习俗、饮食习惯,还有承载着传统价值观的地方戏曲。离乡游子借助这些积淀浑厚的祖籍文化,在他乡异地重构新的精神世界。

传统文化曾经是我们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当年的酬神戏不仅演给神明看,更是我们唯一的娱乐消遣。它还代替教育水平不高的父母,教导年轻一辈礼义廉耻忠孝节悌,学会分辨忠奸善恶与是非。

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方言的式微,鉴赏审美角度改变,表演水平下降,娱乐方式多元化,还有说不清道不尽的原因,曾经有过的粉墨春秋,已是姹紫嫣红不再。

会馆近年转向捍卫自身文化的当儿,是否应该思考如何在这方面下功夫,力挽狂澜?

潮州社群过去两年为转型中的南华儒剧社筹募了百多万元,加上政府的配对基金,便有200多万元可筹划潮剧的未来发展。南华当前急务是栽培后进,来传承这门古老艺术,打造高水平演出来留住观众。有自己的优秀队伍,比砸钱请外援来得扎实牢靠。

湘灵音乐社这几年成功走出新格局,培养出一批出色的年轻南音人,也发挥创意,不断创建新平台,是一支比较有潜能和条件代表新加坡走上国际舞台,以创意手法高举传统艺术旗帜的队伍。

本地闽属会馆应引以为豪,把它视为能代表自己的文化标杆,积极呵护与扶持这样一个团体在未来的发展,让它在艺术文化层面上继续为自己的族群、为新加坡争光。

(作者是本报记者 chiayy@sph.com.sg)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

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