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静仪:迈向活跃通勤

字体大小:

编辑室内外

再好的基础设施也需要使用者的配合,在赶路途中也应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才能让人人享有安全、愉快的旅程。

笔者身边有越来越多朋友爱上骑脚踏车,周末闲暇时总会骑着铁马穿街走巷、寻幽探秘;有些则干脆把汽车停放在家里,偶尔改以“两轮车”代步。

为提倡绿色出行,鼓励更多人以脚踏车代步,或使用其他个人代步工具,政府近年来调整了多项政策,也制定新的法案规范和管制个人代步工具的使用。

几天前,《活跃通勤法案》(Active Mobility Bill)在国会提出一读,这条共106页的新法案,除了清楚列明可在人行道和共用道上使用的个人代步工具,所允许的最高重量和行驶速度等,也一一列出各种不同违例行为的处分,以保障行人和其他使用者的安全。

新法案预料明年初通过后,鲁莽骑行的个人代步工具使用者,可面对罚款高达5000元,或监禁长达六个月,或两者兼施。

值得注意的是,违例者以后若要寻求庭外和解,必须参与当局安排的安全骑车计划,才可获准支付罚款销案,否则可被控上法庭。

此外,新法案也从源头着手管制个人代步工具的销售和使用,对出售不合格代步器材及违例改装器材者加重处分。

新的惩罚机制相信能发挥阻吓作用,提醒不顾他人安危、在人行道或公路上横冲直撞的骑士注意安全,在使用共用空间时遵守条规。

新法案也为明年底在裕廊湖区试行的自助式脚踏车共用计划铺路。加上滨海湾/市中心和淡滨尼/白沙,这三个地区共将提供约2300辆脚踏车,方便民众全天租用。

这项本地推行的首个大规模脚踏车共用计划,旨在加强往来各交通设施的“第一及最后一英里的连接性”,鼓励更多人实践绿色出行,骑车往来住家和地铁站等设施之间。

其实,脚踏车共用计划早在10多年前就已开始在欧美盛行,目前在全球使用的共用脚踏车系统共有超过850个,在中国、美国、法国、英国、意大利、西班牙及澳大利亚等都有大批拥护者。

根据外国的情况,无需花钱买脚踏车,需要时可随时租用,这项计划确实有助鼓励更多人以脚踏车作为短程代步工具,协助舒缓交通拥挤情况,对健康也有帮助。

美国非牟利智库“未来资源”(Resources for the Future)去年8月发表的研究就显示,华盛顿自推行脚踏车共用计划后,交通拥挤问题平均舒缓了2%至3%。

一般相信,共用脚踏车计划在本地开跑后,只要租车地点方便,收费不高,会有更多人愿意尝试以脚踏车代步。

为打造有利于步行和骑车的环境,当局过去几年来已陆续增建了所需的基础设施。

配合提倡“减少用车”(car-lite)的目标,陆路交通管理局也重新设计了位于市区的明古连街,把原有的四条车道,其中两条改建为更宽敞的人行道和脚踏车道,一条作为巴士专用道,另一条则供其他车辆使用。

这是第一条陆交局特意重新设计的道路。当局下来也应该把视角延伸到其他老区,特别是有较多年长者居住的旧组屋区。这些地区的走道由于是早期建造,一般都比较狭窄,使用电动轮椅或电动代步车的老人家出入较困难。

当局在增建有盖走道的同时,也应该设法加宽这些人行道,让使用不同个人代步工具的民众,有较大的共用空间,减少摩擦和碰撞。

当然,再好的基础设施也需要使用者的配合,在赶路途中也应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才能让人人享有安全、愉快的旅程。

这不单是年轻人的责任,年长者也不能理所当然地以为别人就得让路,笔者就曾碰过使用电动代步车的老人家在走道上“奔驰”,差点就撞到他人。

共用空间顾名思义就是属于大家的空间,谁也不能当成是“我阿公的路”。

(作者是本报采访组副主任

leecgye@sph.com.sg)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