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俊刚:美国大选的“资治之鉴”

字体大小:

2016美国总统选举结果让人大跌眼镜,几乎全世界,包括希拉莉及其竞选团队,都被美国媒体所作的民调所误导。希拉莉原以为稳操胜券,岂料却被看衰看扁的特朗普高票(选举人票)当选。

希拉莉败得好惨。一个名声显赫,而且当过第一夫人和国务卿的政坛老将,竟然栽在一个从未担任过公职的商人手下。原因何在,事后诸葛亮太多了,有关分析也可谓连篇累牍。不过,包括我们的几位知美外交家和学者如马凯硕、陈庆珠和许通美都一致认为,主因可归结为:美国政治精英与民众脱节,导致白人蓝领阶层的疏离和反叛。

若说这就是原因,那我们还得进一步问为什么会这样?也许这方面的探讨,对我们更加有启发性和参考价值。

一般认为,导致白人蓝领阶层不满的,主要是美国多年来推动的全球化发展所带来的分化作用。精英阶层,尤其是和政治集团有着紧密关系的华尔街金融大亨和大商家,因全球化而得益,但他们仅占人口中的1%。绝大多数传统的受薪人士(尤其是低技术的一群)却因此吃了亏。

资本和工厂外移,许多工作外包给外国的廉价劳工,或是由来自贫穷国家的移民取代,工人就业境况不佳,工资和实际收入长期停滞,不满体制的情绪不断滋长,但又无可奈何。于是出现了99%对1%的强烈对照,也发生了占领华尔街的行动。

政治精英难道对这种社会分化的危险性毫无知觉吗?不可能。问题在于他们没法解决问题。奥巴马就是靠喊着改变的口号上台的,但执政八年也没改变什么。金融大鳄的贪婪引发了次贷危机,殃及全球,政府却是通过中央银行实行所谓的量化宽松政策,挽救所有的大银行和金融机构。金融界的高管们依然春风得意,捞得盆满钵满。

事实是,经过长时间的演化,美国的官商勾结已经到了难分难解的地步,由此衍生出来的各种利益集团,根深蒂固,把持了经济的各个领域,左右华盛顿的政治走向。政党政治走进僵化的死胡同,没有作为,解决不了问题,也拿不出良好政绩。那些在利益集团之外的,只能徒呼负负,最后是对现行体制彻底绝望。

很讽刺的是,一名从这一体制中受惠的商人,却能打着“局外人”的旗号,靠着大事煽动这种不满情绪,成功入主白宫。这也可以显示,人们对体制的不满和失望,已到了多糟糕的地步。很多美国人其实既不喜欢希拉莉,也不喜欢特朗普,只不过是特朗普这位“政治素人”,让许多人找到一个发泄不满的突破口。

问题是,特朗普能改变这个精英集团利益交集的体制吗?我们只能骑驴看唱本,走着瞧吧。有一点也许可以肯定的,是特朗普的商人本质是不容易改变的。为了赢得选举,他用尽了民粹政治手段,比如要把希拉莉关起来,要在美国和墨西哥边境筑起一道围墙,禁止回教徒入境,把数以百万计非法居留者都赶出境,重新谈判自由贸易协定,对中国实行高关税,并把它列为货币操纵国等等。

问题是,作为全球化的得益者,他真的会履行上述种种“承诺”吗?别忘了,有半数选民是不支持他的,国会也不可能让他为所欲为。但更重要的是,作为一个商人,他不可能会自毁长城。其实,选后的特朗普,已开始逐渐在改变口风了。

特朗普靠民粹主义上台,却不可能靠民粹主义治国,还好,美国有三权分立制度。可怜的是随民粹主义起舞的选民。民粹主义让他们产生不切实际的幻想,最终他们很可能会意识到,到头来是白折腾,竹篮打水一场空。

美国总统选举的大戏,可谓令人叹为观止。实行民主两百多年的美国步上了台湾的后尘,有点令人觉得匪夷所思。对于美国式民主政治,我们岂可马首是瞻!除了两党政治之弊,也许最值得我们引以为鉴的,是这个所谓成熟的老大民主的选民,也会情不自禁地随着民粹主义起舞。像新加坡这些还称不上成熟的民主国度的公民,就可别太过自信了。

希拉莉和特朗普对决,两人最终所得到的选民票数其实旗鼓相当,都约47%,相差不到一个百分点。这样的结果和过去相差不远,再次说明美国政治、社会和族群的撕裂,而且裂痕越来越深。美国政治现在分成了两大阵营,妥协的精神已经被斫丧殆尽。在政党政治折腾和利益集团的操控下,美国政治可谓方寸大乱,各种社会矛盾也得不到有效的处理。这是民粹主义政治滋生的温床。归根结底,这是治理的失败,是政党政治形成不了良政的恶性循环;也足以作为我们的殷鉴。

作者是前新闻工作者

前国会议员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