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羽:从科研战略与制度看日本的诺奖实力

订户
赠阅文章
订户专享 赠阅文章

早报新添“赠阅文章”功能!凡早报VIP会员,每月可赠阅 5 篇订户专享文章。

了解更多

字体大小:

欧美国家,特别是美国,目前仍旧是全球科学知识和先进技术的生产重地,获得诺贝尔奖不足为奇。日本虽在1990年代遭遇经济重创,但进入本世纪后,在经济没有明显复苏的情况下,日本科学家频频获得诺奖,却是值得深省的现象。笔者认为文化是深层但较为间接的因素,而教育和科研体制是日本产生大量诺奖的直接原因。


除了诺奖,日本在科技创新领域取得的各项不凡的成绩都与此相关。今年1月,根据专利总量、专利授权成功率、专利组合的全球覆盖率和专利引用率,汤森路透发布的《2015全球创新企业百强》榜单中,日本入选40家企业,荣登榜首,超过了美(35)、法(10)、德(4)等老牌科技强国。另外2015年《经济学人》发布的以创新对经济发展的实际贡献为指标的“国家创新质量”榜单上,日本排名世界第三。


同英国和德国科技发展模式不同,日本的科技创新发展跟美国的发展模式更为相似,即先引入先进的科学技术,通过技术应用带动产业大发展,同时也通过技术或流程重组(re-engineering)实现技术的超越,待经济实力和人才累计到一定程度,再开始投入基础科学研究。二战结束到1970年,即第一次经济改革时期,日本把外汇主要用于购买专利、许可证和技术资料,积极引进推广国外先进的应用技术。

订阅登录,以继续阅读全文!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