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事透视柳金财中国大陆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纪念孙中山诞辰一百五十周年大会上,强调“绝不允许任何人、任何组织、任何政党,在任何时候、以任何形式、把任何一块中国领土从中国分裂出去”;在洪习会上首次表述“有决心有能力有准备处理台独,如不处理,我们会被推翻”。反台独已成为其生存发展及国家安全战略重要一环,攸关党国政权存亡,为其国家核心利益。这必然与可能追求法理独立目标的民进党政府,存在南辕北辙的目标冲突。民进党已经不再视中华民国为外来政权,既然宣称承认中华民国,理论上反对台独应没有政策矛盾。然而,蔡英文执政后采取一系列“去中国”做法,包括教育、历史、文化及司法部门由独派人士掌握,多位独派大老位居总统府资政。尤其蔡英文曾经提及主张台独已经成为年轻人的“天然成分”,这更加深大陆当局疑虑。尽管蔡英文总统一再揭示信守维持两岸现状的承诺,并依据中华民国宪法、两岸人民关系条例处理两岸事务,但因她选前曾经指出,中华民国政府是外来政权、流亡政府;她的中华民国概念是没有长江与黄河,而是中华民国就是台湾、台湾就是中华民国。基此,不少人无法相信民进党会真正捍卫中华民国,且其党内尚有基本教义派积极推动一系列去中国化政策、正常国家运动及追求法理独立目标。尤其是《公投台独党纲》及《正常国家决议文》同时俱在,党内激进派更提案要求“撤废中华民国”,挑战她维持两岸现状的主张。台湾10月一份民调发现,有31.3%台湾民众认为处理两岸关系须承认“九二共识”,这个比率较蔡英文上台前后的数字为高。同时,认为台湾应该独立的比率,比2015年选前调查时下滑10个百分点,支持与大陆统一的比率为22.40%,达到历史新高。这显示随着台湾选举政治激情消退、政党廝杀对抗因素下降及两岸关系严重倒退后,台湾民众会更趋于理性思考两岸关系的发展。主张台独建国并非完全没有经济、社会、政治风险与成本,2016年2月一项针对蔡英文赢得大选所进行的调查显示,民众愿为宣布独立所付出的代价(可复选),约43%接受来台观光陆客减少,21%愿接受失去多数邦交国和去打仗,16%愿付出经济被封锁的代价,23%民众认为不值得用以上代价来换取台独。即便是30岁以下年轻世代主张独立者,愿意牺牲观光陆客的比率逾六成;愿付出失去邦交国、去打仗或被经济封锁的代价,换取台独的比率皆低于三成。换言之,主张台独声浪虽升高,但并不表示愿意承担为台独牺牲生命的代价。这种国族认同和意识形态并非强硬凝固成一体,呈现“高度选择独立、低度抵抗意愿、高估美国护台、低估大陆武统”的状态,对台独是否引发战争风险认知较低,一旦发生战争又选择逃避与顺服。主张台独者往往都高估美国防卫台湾的决心、过度相信台湾民众抵抗的意愿,及低估大陆当局对统一的决心及能力,对战争本身的危险认知察觉较弱。这种极端台独主张者,并非是台湾民众国族认同的主流,然则其政治意识形态及诉求旗帜鲜明。美国总统奥巴马提出重返亚洲战略,固然提高台湾战略价值,但也强化台湾当局“亲美抗中”的意愿与决心,成为软围堵大陆的一环。随着特朗普当选总统,势必重新调整亚太战略再平衡政策。台湾过于亲美政策反而使自身陷入孤立状态,一旦美国重回孤立主义路线,台湾可能需要更多依靠自身力量面对大陆。据此而论,台独主张者认为美国有高度防护台湾的意愿与决心,恐非如此乐观。台湾当局应思考的是建构和平稳定的两岸关系框架,维持与强国间的等距外交关系,不宜走“亲美、友日、抗中”失衡路线,而是调整“抗中”转换至“和中”平衡路线。寄望美国“重返亚洲”来“挟美日以制中”战略,此时应再重新检讨。作者是佛光大学公共事务学系助理教授
请LIKE我们的官方面簿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