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承璋:没有大河哪来稻花香?

订户
赠阅文章
订户专享 赠阅文章

早报新添“赠阅文章”功能!凡早报VIP会员,每月可赠阅 5 篇订户专享文章。

了解更多

字体大小:


龙应台心中的“大河”和“稻花”,绝对不是来自海峡对岸的大河和稻花,那对她来说,不只是遥远的陌生,当中还混杂了她对大陆文化的疏离感和深深的失落。从观众演唱“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开始,她就露出惊讶、甚至不可置信的表情。在她的潜意识中,根本没有这类标榜红歌的歌曲存在,有的仅仅是一堆名词吧了。


歌曲可以陶冶人心,唤起人生各个阶段的回忆;它也是那个时代的某种标志,但时代并非由这首、那首歌曲所决定。一首或十几首歌能席卷那个时代,是因为政治因素所起的作用。龙应台的脑海里,全是港台或西方的流行歌曲,再不就是旧上海的老歌,如周璇的《五月的风》等。从她播放出来的歌曲,就可以看到在她成长的历程中,这些歌曲对她的启蒙作用。老歌也好,《绿岛小夜曲》也好,都是围绕在个人哀怨的情爱之中。虽然有人说,《绿岛小夜曲》唱的是关押在绿岛的政治犯的心声,借思念情人婉转表达创作者的心思。这些歌曲之所以流传至今,最重要的是它拨动人们心里最脆弱的那根情弦。


《我的祖国》(后改为《一条大河》)是电影《上甘岭》的插曲,中国大陆的经典歌曲之一。歌词中没有任何1950至1960年代的政治术语。它深切地表达了浓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抒发战士的激情,唱出志愿军战士对祖国、对家乡的无限热爱之情和英雄主义的气概。龙应台可能听过,可能完全没听过。她选择南斯拉夫电影《桥》的主题曲《啊朋友再见》说起。《桥》是1969年由南斯拉夫波斯纳电影制片厂出品的一部战争影片。影片讲述的是1944年第二次世界大战接近尾声时,一小队南斯拉夫游击队员经过一系列周密的安排和惊险曲折的斗争,将德军撤退途中一座必经的桥梁炸毁的故事。龙应台不否定这首歌“风靡了整个中国”,那是什么时候的事?该是六七十年代的事,现在大概没什么人唱。对龙应台来说,那是不可思议的。为什么它能“风靡了整个中国”?因为中共正是凭藉农民游击队夺取全国政权。这首歌在某种程度上切合中国人的心理诉求和意愿。

订阅登录,以继续阅读全文!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