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金财:特朗普上台后的两岸政治效应

字体大小:

区域热点

美国特朗普总统正式就任,外界每每以他的民粹性格、反全球化思维、高举贸易保护主义大旗,已为不稳定的全球局势注入不确定因素。

前总统奥巴马政府宣称,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是制衡中国经济影响力的的利器。但特朗普用一纸行政命令退出TPP,等于为中国创造改写区域经济规则的空间。特朗普同时宣称,美国也要调整亚太战略再平衡政策,要求盟友承担更多自我防卫责任。这两大重要政策转变,影响亚太区域的经济与安全,至深且巨。

美国正有意试图运用“一中政策”及贸易保护主义,谋取其所谓“美国第一”的国家利益,美中关系似乎有走向对抗态势。经济上一旦美国对中国掀起贸易战之对抗,台湾因主要是供应零组件给大陆,两岸贸易额为台美三倍,所受伤害将非常严重。仔细分析,特朗普就任后可能对两岸关系冲击有以下政治意涵:

首先,显示美国新政府未来东亚区域安全战略,纵使无亚太战略再平衡之名,却有深化之实的战略转进已经浮现。尽管特朗普不会延续亚太战略再平衡政策,及已签署行政命令退出TPP,但美国强化东亚区域国家加重对自身防卫责任的立场,并未改变,甚至要求更多。

纵使台湾失去TPP的平台,无法与各国经贸进行合作结盟关系;但台湾的机会或可借此军购质量更佳的防卫性武器,与美国在军事上形成某种意义或程度的结盟与合作关系,似乎有持续强化现象。这可能促使台湾政府形成更为强硬的“拒中”态度,更不愿意接受“九二共识”及认同其核心意涵。

其次,美中对抗加剧台湾可能需要支付难以估算的政治代价。特朗普与蔡英文通话固然是历史性,但破坏美国长期持守“一中政策”,尤其是称呼蔡英文为“台湾总统”,可能为独派联盟所运用,认为是为“台湾正名”,过度扩张解释美台价值同盟关系,造成民众误解美支持台追求政治上自主性及正常国家运动。

中国外交部长王毅曾批评特蔡通话,指出这是台湾搞的“小动作”;并坚称这不会改变美国多年来坚持的“一个中国”政策,也“根本不可能改变国际社会已经形成的一个中国格局”。

王毅直接批判台湾,而非重炮抨击美国干涉内政及违反“一中政策”,冷处理温和地重申“一个中国原则是中美关系健康发展的基石”;后中国政府坚称“一中原则”不是协商妥协的筹码。

从1995年李登辉访美,却招致大陆当局以“文攻武吓”方式,试射飞弹威胁安全的两岸互动历史经验来看,特蔡通话后,大陆当局停止外交休兵,造成圣多美与台宣布断交,这可能产生骨牌效应的雪崩式断交风潮;甚至传言要让所有台湾邦交国“剃光头”。

最后,特朗普政府若认知与台湾发展更紧密军事关系,为维护美国核心利益的重要步骤,军事化台湾具有更为灵活战略地位,包括增加对台军售、恢复军事人员驻台及军事设备资产,借此提升台湾军事能量。然而目前大陆军费占全球第二、军力全球第三,一旦两岸陷入无止尽的军备竞争,台湾国防经费远远无法追赶大陆,连十分之一皆不足,这势必恶化台湾财政负担及内部治理。

特朗普政府要求各盟国增加国防自付额度,若台湾当局增加军购,势必提高国防经费,此将产生排挤效果,恶化原本财政基础,导致民生、劳工、社会福利、教育等问题的治理雪上加霜。这对提升台湾人民的就业机会、促进经济增长、政府财政收入、建构社会安全、国民年金及长期照护等政策推动,难免产生财政上排挤效果。同时,既然可以扩大军购,也可能延缓武器自行研发意愿与速度。

短期内,台湾经济依赖大陆,政治与军事安全却仰赖美国的格局,一时难以改变。然此刻两岸关系应和平稳定,以创意建构两岸皆能接受的替代性新共识。蔡英文的治理方针应避免同时内外四面出击,建构稳定与和平的两岸关系与周边环境,争取内部治理改革的时间与空间;有效运用两岸关系来衡平对美关系的过度倾斜。

与此同时,大陆当局也应了解,过于激烈的军事吓阻武力展示或外交制约剃光头动作,往往适得其反,不利于中华民族主义、两岸一家亲及两岸命运共同体之建构。

目前特朗普决策逻辑思维存在不确定性,即是不稳定善变反复。特朗普直觉地将商业或经济利益的重要性,置于国家安全及政治利益之前。若中国出得起价码,是否美国的两岸政策也会向中国妥协呢?若“一中政策”可以筹码化成为谈判妥协的必要条件,台湾在美中台三角战略互动关系中,处于相对被动的棋子角色也难以改变,天平砝码势将向中国倾斜。

作者是台湾佛光大学

公共事务学系助理教授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