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明彦、李明江:正确看待新中关系

字体大小:

过去的大半年来,新加坡与中国的关系面临一些挑战。新加坡九辆泰莱斯(Terrex)轮式装甲运兵车在香港被扣事件,中国对新加坡允许美国使用其军事设施的不满情绪,以及新加坡在南中国海问题上的一些立场,引发了诸多报道和评论。这些报道引起新加坡和中国国内民众对新中双边关系的高度关注。包括新加坡国内和国外的很多评论员,甚至认为新中关系大幅度下滑。

毫无疑问,近年来,新中双边关系不时面对考验,这是不争的事实。然而,新中关系面对的挑战也不应被夸大。

近年来中国与区域国家关系

在国际关系上,两个国家之间出现分歧和争议是很正常的。而且,新加坡不是偶尔同中国有异议的唯一国家。事实上,若从区域的更大视角来看中国与其他亚太国家的关系,新加坡与中国的分歧相对来说并没有那么严重。

以亚细安成员国来说,中国同菲律宾、越南、马来西亚和文莱有领土纠纷。中国在南中国海的九段线,也同印度尼西亚资源丰富的纳土纳群岛的专属经济区重叠。这些国家大多寻求建设性的方式与中国沟通,尽可能减少正面冲突。但国际关系中不乏证据显示,领土纷争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国家之间的深层次关系,冲突也很容易升级。比如,当菲律宾与越南和中国分别于2012年与2014年因海域纠纷而僵持不下;还有当菲律宾于2013年1月单方面向国际法庭针对中国提出诉讼时,紧张关系达到顶点。

即使是中国的长期盟友缅甸,也因为喊停中国在缅甸的大规模水坝计划、缅甸国内武装冲突危及中国边民安全和缅甸难民流入中国,而让北京大为恼怒。

此外,中国与日本的关系近年来一直无法缓解,与韩国的关系也因为萨德问题持续紧张。中国与朝鲜的关系,也因为平壤一再的核挑衅、北京支持联合国对朝鲜的制裁,频频受到严峻考验。

中国与新加坡关系

相对于中国与其他邻国的争议,新加坡和北京的分歧可以说不可相提并论。中国同这些国家的纷争和矛盾,在过去几年尤其让人感到担忧。因此,新加坡和中国最近的分歧,必须从中国更加强势的区域安全政策和动荡的区域局势这个更大的角度来看。此外,新中关系大体是平稳的。双方的最高领导人也持续在出席G20领导人峰会、亚细安会议、香格里拉对话、慕尼黑安全会议及香山论坛等活动期间,举行双边会晤。副总理级的新中双边合作联合委员会会议,也在今天(27日)举行。。

从贸易和投资来看,近年来新加坡是中国最大的海外投资来源国,中国也依然是新加坡的最大贸易伙伴。新加坡是中国倡议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和“一带一路”计划最早、最有力的支持者之一。新加坡也采取了实际行动,于2015年与中国一道启动新中第三个政府间合作计划,即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

新加坡武装部队与中国人民解放军间的防务合作也稳步进展。新中定期举行双边军事演习,比如陆军部队的合作演习和海军部队的海上联合演习。中国海军舰艇对新加坡的访问也日益频繁,每年过境樟宜海军基地的舰艇约三至五组,每组约六至十只舰艇。此外,新加坡武装部队与中国军方也在亚细安加八国防长会议(ADMM-Plus)演习中交流。最近,作为亚细安-中国关系协调国的新加坡(2015年至2018年),也大力支持中国于去年6月中国-亚细安国防部长非正式会议上提议的亚细安-中国海上联合演习。

同装甲车被扣留这类事件相比,这一系列的正面发展和交流较难成为新闻头条,但却可能更好地反映了中新之间的整体双边关系。

可以获得的启示

新中关系近期出现的波折有很多值得进一步思考的地方。首先,崛起的大国在信心日增和想要在国际舞台上发挥影响力之际,一般会变得更为强势。虽然北京一直强调将遵循“和平发展”的战略,但我们不能期望中国的地区战略和安全政策会始终不变。事实是,作为一个快速崛起的大国,中国完全有可能有意愿挑战美国在亚太区域的主导地位。因此,当中国觉得区域国家实施了支持美国、违反中国利益的行动时,北京会采取更强硬立场就不足为奇了。与此同时,在中美之间“走钢丝”将变得日益困难。这不但是新加坡,也是区域和区域外很多国家面对的挑战。

其次,我们必须接受中国的外交政策和地区安全政策在发生改变的这个事实,但新加坡国内民众也不应该以为任何外交分歧或事故,都一定体现为中国试图“施压”,迫使新加坡屈服并从根本上立即改变新加坡自己的立场和政策。新中之间的分歧需要两国决策者进行直接、坦诚和有效的沟通,尽可能消除误解,减少矛盾,管控分歧,达到互谅互让。

中国是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也还需要一个和平与合作的国际环境,来继续让其国内经济增长。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最近在达沃斯举行的世界经济论坛上捍卫全球化,让我们可以期望中国不会寻求颠覆性地改变现有的世界和地区秩序,也不大可能会让偶尔出现的政策分歧,影响它与其伙伴和邻国的整体双边关系。

第三,正如联合国前秘书长安南所说:“在面对危机时,我们必须尽可能让人们对问题有最好的了解。”在发生外交危机,或者人们认为出现危机时,决策者必须趁早,并尽可能为公众提供最多的信息,以便促进了解和建设性的讨论,这是符合国家利益的。

媒体和政策分析人士也必须以负责任的态度发表意见,而不是随意猜测,引发更多负面的情绪。耸人听闻的标题和鼓动舆论的做法能够吸引眼球,但不负责任的“扩音器外交”只会恶化事态,导致有关各方抬高政治筹码,掩盖呼吁冷静处理分歧的声音。

 

傅明彦是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拉惹勒南国际关系学院博士生

李明江是学院副教授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